A股利好!龙年首日回购潮凶猛!多家公司回购金额达1亿元以上

小微 小微
72521
2024月02月20日

朋友们,2月19日,龙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一根长阳开门红,更有大量利好来了,为彰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上市公司们群起回购、增持,第一天就掀起回购热潮!

A股利好!龙年首日回购潮凶猛!多家公司回购金额达1亿元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不完全统计,2月19日晚间发布回购和增持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或达上百家。多家公司回购金额达1亿元以上,有增持2亿元到4亿元的,也有回购1.5亿元到3亿元的。

A股利好!龙年首日回购潮凶猛!多家公司回购金额达1亿元以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联社统计显示,回购或增持上限达1亿元的就达近30家。

具体来看,回购、增持的公司都表示是为彰显对公司的信心。

中国化学: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拟2亿元至4亿元增持股份

2月19日晚间,中国化学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中国化学工程公司的通知,中国化学工程的一致行动人国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拟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总额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4亿元。此次增持计划不设定价格区间。

中国化学表示,本次拟增持股份的目的是基于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及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中国化学工程决定由国化公司作为增持主体,实施本次增持股份计划。

2月19日,中国化学股价涨1.72%,收报6.51元,总市值398亿元。从2021年9月高位下来,中国化学的股价跌幅近6成。

铜业龙头江西铜业:拟回购1.5亿元到3亿元

江西铜业公告称,董事会通过议案,拟回购1.5亿元到3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6元/股(含)。

江西铜业表示,回购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未来发展,经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等因素,公司拟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以推进公司股价与内在价值相匹配。本次回购股份的目的系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需。

2月19日收盘,江西铜业的股价收涨3.12%,报18.83元,总市值为652亿元。从2021年年初高位下来,江西铜业的股价跌幅约40%。

航空公司也回购

吉祥航空拟回购1亿元到2亿元

吉祥航空表示,拟回购1亿元到2亿元,回购股份的价格为不超过人民币15.00元/股(含15.00元/股)。

吉祥航空表示,回购的目的是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2月19日,吉祥航空股价微跌0.37%,股价报13.5元,总市值299亿元。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半数撤档!春节档票房刷新记录背后,电影行业真的可以乐观吗?

半数撤档!春节档票房刷新记录背后,电影行业真的可以乐观吗?

小微 小微
51563
2024-02-21
春节档刚刚落下帷幕,消费者们就已两度见证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是80.16亿的总票房再度刷新中国影史新高,电影行业迎来了龙年开门红;但另一边,春节档八部电影混战走到最后几天却有半数宣布撤档。虽然电影撤档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但像本次这样大规模临时撤档还是影史首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撤档原因也很明显:票房过于惨淡,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数据显示,四部撤档电影中票房最高的《我们一起摇太阳》票房也未过亿,《黄貔:天降财神猫》票房更是不足百万;反观《热辣滚烫》在春节档期间狂揽27.24亿票房夺得票房冠军,《飞驰人生2》也揽下24.03亿。 在春节档刷新票房记录的背景下,A股影视传媒板块持续走高,概念股涨停潮不断。但这样的盛况是否能延续?市场对电影行业的预期是否过于乐观了呢? 电影行业的三大认知误区 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的一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对电影产业,多数人却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1,大制作并不等于高票房。电影业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前期的创意和制作投入需求大。虽然一般来说,高成本大制作的作品往往场面更宏大或演员阵容更豪华,能为电影带来大的市场影响力。 但影响力并不会充分转化为票房,近年来大制作票房扑街的电影频出,国内外都有不少例子。比如漫威的《蚁人3》《黑豹》《惊奇队长2》一部比一部票房低;国内《中国乒乓》几度撤档最终票房仅1亿元,远低于官方透露的3.5亿制作成本。 2,高票房并不等于高收入。按照我国的现行规范,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要先拿5%给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再交3.3%的税,剩下的一大半分给院线和影院,片方真正获得的收入可能低于总票房的四成。而像春节档这样的黄金时段,往往有多部电影上映,片方为保证排片量,可能会选择分更多票房给院线,院线从可分账票房中获得的份额甚至可以提高到60%~63%,成为最大赢家。 换而言之,就算票房数字好看,落入片方口袋的钱也不一定多。以中国电影为例,公司在2021年参投出品了《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知名影片,来自电影创作的营业收入达到11.58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20%,但毛利率仅为0.74%。 3,电影公司并不靠拍电影赚钱。比如上海电影,公司2023年上半年来着电影发行的营收仅137.8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仅0.37%。来自电影放映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才是绝对大头,占比高达99.33%;万达电影2023年上半年观影收入营收占比过半,达58.84%;来自商品和餐饮销售的营收占比都有14.31%,而电影及电视剧制作发行业务的营收占比还不到6%。 除了像上海电影和万达电影这样营收依赖线下影院观影的企业,还有更多玩家聚焦于挖掘衍生产品的消费潜力。比如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全球总票房约102亿美元,周边商品销售金额则达到了422亿美元以上。 此外,像迪士尼这样的巨头,甚至将周边扩大升级成了主题公园。乐园不仅能让影迷继续体验电影的梦幻乐趣,也是迪士尼重要的盈利点——从2010到2018年,迪士尼的利润增长超过80亿美元,其中39%来自乐园,占比最高。 分流压力日益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红毯先生》导演宁浩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了短视频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其表示,院线电影正从周末消费转变为节假日消费,所以才会硬着头皮竞争春节档。 但实际上短视频视频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不止于此,短视频内容的大量冲击,以及去年爆火的短剧都开始分流。作为文化内容产品,电影的核心在于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当观众在平时已经能获得足够的情绪价值后,去电影院的需求也就自然降低。 此外,短视频对人们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短视频刷多了也使得人们,鲜少有耐心看一部完整的正常的电影,其影响已经在长视频平台上得到印证。不知从何时起,倍速播放、快进已成为大家看电影、电视剧时的常规操作。 另一边,随着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各种传播载体技术的日趋完善,终端设备高清化、大屏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在电影院之外的观影需求。 虽然电影院的观影体验和氛围依旧具备优势,但高昂的电影票单价,叠加性价比消费趋势的形成,也降低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的意向。而正如宁浩提到的,院线电影正从周末消费转变为节假日消费。现在春节档总票房刷新影史记录并不意味着电影行业就全年可期了,在春节狂欢过后,院线电影反而可能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 从数据来看,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同比增长83.5%,复苏势头明显。但相比2019年的642.66亿元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当前市场看到高票房就预期乐观,这多少是有些盲目的。 不难发现电影行业特别是制作环节,其实是典型的高风险产业,并不算好的商业模式。哪怕个别公司参投了热门影片,其业绩受益情...
【ETF观察】2月21日股票ETF净流入173.15亿元

【ETF观察】2月21日股票ETF净流入173.15亿元

小微 小微
53418
2024-02-22
证券之星消息,2月21日,上证指数报收2950.96,上涨0.97%;深圳成指报收8975.97,上涨0.79%;行业主题中,食品饮料、建筑装饰、房地产涨幅居前,通信、煤炭、公用事业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酒、国证港股科技、国证食品饮料行业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鹏华中证酒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分别以5.05%、4.44%、4.3%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全指通信设备、中证云计算50、中证通信服务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新华中证云计算50ETF、南方中证通信服务ETF分别以-2.02%、-1.57%、-1.38%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173.15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725.76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551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份额增加了3.36亿份,净流入额为35.93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211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份额减少了5.67亿份,净流出额为3.47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安排 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小微 小微
59755
2024-02-24
2月23日,中国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出席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资本市场稽查执法的相关情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谈及“IPO要倒查10年”的报道,严伯进指出,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谈及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李明表示,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严伯进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什么时候上市,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严伯进指出,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监会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针对“部分投资者反映一些案件处罚结果过轻”的说法,李明表示,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投资者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证监会从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刑事追责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证监会积极推动修订《证券法》,提高行政处罚幅度,建立集体诉讼制度;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提高证券犯罪的刑期,加大处罚力度。 2020年《证券法》修订后,证券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上限已有大幅提高。对欺诈发行行为,罚款限额从募集资金百分之五,提高到最高可至募集资金的一倍;对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最高罚款6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交易,从给予违法所得1—5倍罚款,提高至1—10倍罚款。李明指出,近期按照新《证券法》查处的一批案件,已经充分体现了加大处罚力度的效果,比如奇信股份案,证监会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和组织指使的实际控制人分别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公司欺诈发行行为处以4000万元的罚款。 “从执法周期来看,目前还处于新旧《证券法》的交替适用期。”李明介绍,证监会查处的部分案件,违法行为发生在新《证券法》实施前,随着这类案件的逐步加快处理完毕,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李明介绍,从追责程序来看,我国将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分为三类不同的独立程序分别处理。民事赔偿兼具赔偿投资者和遏制不法行为的多重功能,特别是集体诉讼,更能触及违法者痛处,令投资者拍手称快。行政执法常常可以为民事索赔和刑事追责提供证据先导,从过往案例来看,证监会一公布执法信息,投资者保护机构、律师和投资者就开始行动起来,组织民事赔偿诉讼,违法者往往因随之而来的民事责任而承担巨额赔偿,甚至倾家荡产,这也是执法震慑力最直接的体现。如康美药业案,证监会按照2005年《证券法》顶格罚款60万元,但后续有5万多中小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赔24.59亿元。泽达易盛案,证监会依据新《证券法》罚款8600万元,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和解获得2.8亿元全额赔偿。对于一些涉嫌犯罪的证券违法案件,证监会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如獐子岛时任董事长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天山生物相关主体被判处无期徒刑。 李明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不枉不纵的法治原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丰富惩戒手段和方式,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失信惩戒、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行政措施,用好集体诉讼、支持诉讼和刑事手段,对违法者形成叠加打击效应。 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 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李明介绍,证监会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 这些年,证监会也逐步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监管数据,在运用大数据比对方面也形成了很多成果。李明表示,证监会将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证监会还将注重全流程监管执法,把好“入口关”,坚持“申报即担责”,日前证监会对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
刚刚,A股突发!

刚刚,A股突发!

小微 小微
49581
2024-02-26
(原标题:刚刚,A股突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九阳神功,功亏一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6日下午,A股突然跳水,上证指数跌幅扩大至1%,深证成指翻绿,此前持续强势的保险、银行、煤炭、基建、电力跌幅靠前。上证指数九连阳的预期亦落空。到底发生了什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析人士认为,从结构上看,今天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还是此前的强势板块——红利指数调整所致,红利ETF今天杀跌一度超过2.5%。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贵州茅台等大盘股对指数跌幅的贡献居前。 那么,后续A股是否要进行二次探底?高息股、中字头行情是否已经结束? A股突发 今天午后,节后持续强劲的A股市场突现一丝危险的味道。上证指数午后突然跳水,指数一度跌去近40个点,而深证成指亦翻绿。此前被市场演绎成“YYDS”的银行、运营商、电力和石油煤炭今天跌幅较大,上证指数的跌幅贡献居前。可以说,今天市值居前的股票几乎全线杀跌。 其中,电力股跌幅尤其较大。但天风证券表示,2023年多数火电公司盈利大幅改善,四季度多为全年业绩最低季度。该行认为2024年火电盈利能力仍将进一步改善。具体来看,受煤价基数等影响,上半年业绩改善程度或将较下半年更为显著。伴随着火电盈利能力的改善,各公司分红水平或将有所提高,从而带动火电在股息方面的吸引力提升。 与此同时,A50的跌幅也比较大。早盘,该指数亦出现跳水,随后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当中。分析人士认为,50成份股在过去两个月中独立走强,并给大盘提供了较强支撑。而最近又走了一波强势行情。所以,出现一些兑现的筹码应该在意料之中。 港股的表现亦比较弱,恒指和国企指数皆全天弱势。从外围来看,由于上周五纳指杀跌,可能影响了市场情绪。2月26日,亚太股市收盘涨跌互现。韩国综合指数跌0.77%,报2647.08点。 市场将如何走? 其实,刚刚过去的周末,政策层面的利好并不少。万和证券认为,2月20日LPR非对称降息,意在传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过渡、支撑久期资产价格、支持企业长期投资的政策信号,开年的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调也提振了市场信心,传达了政策端将继续通过审时度势的组合拳稳市场、稳增长,且随着未来海内外息差压力减小,长短端利率将打开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全年政策定调积极,后续调整的灵活度较高。 而且,两会将近,按中金公司的统计,历史上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从2000年以来的情况来看,两会期间A股市场大多呈现较积极的表现,上证指数在两会前后20个交易日的平均涨幅分别为2.5%、4.1%。其中涉及两会政策预期的板块或行业表现通常较为亮眼,今年结合目前市场环境,两会期间建议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国企改革、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等相关领域。从这个层面来看,市场应该还会走强。 不过,可能也不能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华鑫证券认为,对比2015年和2018年救市后的表现,本轮反弹尚未结束,但鉴于核心矛盾尚未根解,二次探底风险并未解除。前期A股调整根源在分母端流动性,随着救市政策发力,流动性危机逐渐消除,A股左侧底部基本确认。重磅政策救市缓解市场担忧情绪,国家队资金集中注入、货币宽松提升市场流动性,1月经济数据改善提升企业盈利预期,A股再现八连阳。救市后底部多为W型,关键看核心矛盾。 2015年救市后为左高右低的W底,2016年初因基本面承压和熔断机制,导致风险偏好、流动性、盈利能力三杀。2018年救市后为左低右高的W底,2019年4月因中美贸易摩擦和政策转紧担忧再起,风险偏好回落。 华鑫证券认为,本轮反弹尚未结束,但二次探底风险并未解除。2015年和2018年两轮救市后,A股首次反弹均实现了月线三连阳,涨幅在30%左右。本轮八连阳涨幅高达13.1%,反弹空间犹存。鉴于本轮DDM三因子扰动因素犹存,二次探底风险并未解除,但破前低概率较低,重点关注3月两会、美联储议息、2月经济数据。 若市场出现二次探底风险,则权重股可能依然是一个选择。万和证券认为,在年前跌出的估值洼地中,低估+高分红的股票仍是现阶段较好的选择,再叠加上基本面修复,商品需求增加带来的资源类企业业绩修复预期,以及央国企市值管理等多个概念,资源+高股息+央国企市值管理+蓝筹+低估值概念重叠的股票预计将继续受到市场青睐。 校对:王蔚...
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 兜底监管制度性安排逐步完善

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 兜底监管制度性安排逐步完善

小微 小微
82268
2024-02-26
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的有力保障。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既是各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形成的共识,也是金融监管工作的既定任务。从实践看,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离不开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各地政府部门等的协调配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的监管责任归属认领和兜底监管机制目前正在加紧制定,在此基础上,推动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还需要人力、科技等因素的共同配合。 监管全覆盖 从“形似”到“实至” 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近期联合撰文指出,要以严密过硬监管保障金融稳定发展。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覆盖、无例外”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部署工作任务时的高频词。 去年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主旨演讲中,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提到,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勋在《提升金融监管效能》课题中指出,机构监管框架下,监管主体按照机构属性划分监管对象,对于开展新型业务和交叉业务的机构,往往存在监管空白。 为了让金融监管尽可能无空白和无盲区,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事实上在朝着更加综合的方向转变。人民银行陕西分行行长魏革军曾在《清华金融评论》上刊文表示,2018年~2023年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向综合监管转变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转变采取的是“基于现实、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具体表现在,不断调整各部门监管职责,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但直到2023年我国才决定组建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实现除证券业以外金融全行业的统一监管。 魏革军认为,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是进一步把监管做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从过去的监管实践看,表面上机构、目标、规则、手段等应有尽有,但实际上有的监管政策未能充分落到实处,跨市场、跨领域的金融业务监管仍存在重叠和漏洞,导致监管资源浪费或者监管不到位,削弱了监管有效性。”魏革军称,“此次改革通过组建金融监管总局,能够集中调配资源,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从‘形似’向‘实至’的转变。” 至少10地 金融委主任已亮相 要推动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协作”与“配合”是绕不开的关键点。 2023年3月公布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在组织架构层面组建了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强化监管统筹,但具体监管工作如何协调仍是当前正在解决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从过去到现在,理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的协调配合关系,是金融监管过程中的“攻坚克难”之处。有接近监管人士对记者坦言,这是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最困难的部分”。 根据《方案》,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二是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 目前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铺开,多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已完成挂牌仪式,与原有部门名称相比,新亮相机构名称中均少了“监督”二字,即变成了“XX省/市/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在此基础上,这些地方金融管理局还对照中央层面设立的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加挂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金融工作委员会牌子。 例如,首先亮相的“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还同时加挂了“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牌子。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有10地省级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完成亮相,其中,天津、山西、黑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均由本地省部级副职官员兼任此职,河南更是由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王凯直接担任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贵州、云南、甘肃三地的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三职由一人兼任,全面主持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山东、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第一次工作会议均已召开,两地均在会议中强调要做好央地协作、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相关工作。 建立兜底机制 强化监管协同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召开的2024年工作会议在部署系统年度重点任务目标时同样要求,新的一年要“跨前一步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和重点任务协同,切实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在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前不久,李云泽赴广东调研时曾对部分省局、分...
北上资金2月“转向”净流入607亿 重点加码这些行业

北上资金2月“转向”净流入607亿 重点加码这些行业

小微 小微
62307
2024-03-01
2023年8月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北上资金出现大幅波动。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将时间拉长看,截至2月29日,北上资金自开通以来年度累计净流入规模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目前已超1.8万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上资金本月通过沪股通、深股通分别净流入451.58亿元、155.86亿元,合计净流入607.44亿元,创近13个月新高,逆转了此前连续6个月的净流出趋势,开启了“报复性”加仓模式。 国防军工与银行 持股数增幅居前 数据宝统计,分板块来看,截至2月28日,沪股通(主板)、沪股通(科创板)、深股通(主板)、深股通(创业板)持股数量环比上个月分别增长4.76%、4.92%、2.66%、1.2%,持股市值分别上涨10.2%、16.42%、11.3%、9.4%。 可以看出,2月北上资金对各大板块持股数量和市值均有不同幅度上升,明显加大了沪市个股的配置。其中,上海港湾获北上资金增持强度(北上资金增持股数占流通股比例)居前,达2.85%,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于一体的岩土工程综合服务,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桩基工程等业务。东吴证券1月28日发布评级报告称,首次给予上海港湾“增持”评级。 从行业持股市值来看,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位居前三,持股市值占比分别12.77%、10.1%、8.56%;银行、家用电器、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也均超7%。值得一提的是,北上资金对食品饮料行业的持股市值在去年9月末超越电力设备后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 华龙证券表示,春节动销旺季走亲访友等礼赠需求释放,开门红如期兑现。高端白酒和区域酒龙头表现较优,零食和乳品等礼盒产品销售火爆,春节期间餐饮渠道和家庭端消费拉动调味品动销快速增长,凸显消费韧性。伴随政策利好不断推出和预期的修复,食品饮料中长期维度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从行业持股数量变动来看,超七成申万一级行业2月份北上资金持有股份环比增加。在持股数量超10亿股的行业中,国防军工、银行持股数量增幅居前,分别为11.35%、9.63%,加仓较为显著。 国盛证券认为,国防军工行业是5年计划周期性行业,“十四五”行业发展可类比“十三五”,2024年~2025年有望迎来2年加速发展期。 东兴证券表示,展望2024年,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银行业息差收窄压力或逐步缩小。在提振实体经济政策加码之下,预计后续行业规模和息差将从下行通道步入稳态。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下,行业资产质量预计将整体保持稳健,银行业平稳经营可期。 从个股来看,百通能源等16股北上资金增持强度均超2%,其中百通能源、君逸数码、永达股份、威力传动、舜禹股份、赛维时代、德冠新材7股均为近一年内上市的次新股。业内人士分析,在阶段性收紧IPO环境下,新股稀缺性程度增加,次新股投资情绪有望回暖。 连续6个月加仓股 超八成上涨 数据宝统计,截至2月28日,北上资金连续6个月增持股共计24只。 从持股变动比例来看,北上资金对立达信、华昌化工、中孚实业等7股加仓明显,持股变动比例均超300%。其中立达信持股变动比例最高,为3463.15%,持股数量由去年8月31日的28.22万股增加到1005.47万股。浙商证券表示,当前公司照明产品结构以光源为主,看好灯具占比提升+自主品牌发展驱动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上述24股中有21只个股在2月上涨,占比达87.5%,其中新宝股份、双环传动涨幅居前。三峰环境、均瑶健康、韶能股份3股在2月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均瑶健康逆势加仓最为显著,近6个月北上资金持股变动比例分别达343.23%。 北上资金净买入 27只活跃股 从十大活跃股来看,沪股通方面,2月份有27只个股跻身沪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中,其中,贵州茅台、工业富联、药明康德3股2月每个交易日都登上了沪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等14股获北上资金净买入,贵州茅台净买入金额超60亿元,独占鳌头。 深股通方面,2月份有19只个股跻身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五粮液、宁德时代、比亚迪、美的集团4股2月每个交易日都登上了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五粮液、中际旭创、北方华创、宁德时代等13股获北上资金净买入,五粮液净买入金额超16亿元,位居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度增加,ESG投资已成为未来的重要投资趋势,北上资金作为外资的重要代表,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也非常注重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数据宝统计,北上资金2月净买入的27股中,Wind ESG评级处于良好水平(BBB级)及以上水平的公司达24家,占比达88.9%,其余3家为BB级。...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