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茧丝绸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茧丝绸产业“东绸西固”工作的通知,11月17日对外发布。通知提出,到2028年,东部地区打造10家左右营收超10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2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端丝绸产品出口在本区域占比超过50%。中西部地区建成一批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培育10家以上营收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优质茧、丝、绸产量在本区域占比达到75%以上。突破智能缫丝、机器选茧、绿色印染等10项关键技术,全国茧丝绸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茧丝绸行业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经济价值。它涵盖了从蚕桑种植、茧丝生产到丝绸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茧丝绸产品以其柔软滑爽、吸湿透气等特点,在服装、家纺、装饰材料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茧丝绸行业涉及多个环节,从蚕桑种植到丝绸加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全国蚕茧产量常年保持在75万吨以上。其中,2024年全国桑蚕茧产量77.3万吨,产值43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3.68%。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在一些蚕桑种植大省,如广西、江苏、浙江等,茧丝绸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战略实施,广西立足良好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茧丝绸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23年,广西蚕茧、生丝、坯绸产量分别达到46.14万吨、1.75万吨、2024万米。其中,蚕茧产量占全国的六成,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生丝产量占全国的45.44%,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全球缫丝最集中的地区;坯绸产量位居全国第四。2024年1—8月,全区生丝产量1.21万吨,坯绸产量1190万米。
2024年,河池茧丝绸加工产业产值达46.17亿元,同比增长10.46%,占全区的35.52%;白坯绸产量484万米,同比增长19.2%。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10亿元,综合开发能力居广西第一。
茧丝绸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相关政策涵盖了从上游蚕桑养殖到下游市场拓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公共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推动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各地积极开展桑蚕保险及蚕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保障了茧农的收入稳定,激发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为了支持蚕桑相关产业发展,广西河池市2022年印发《河池市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500亿元目标;2024年出台《河池市蚕桑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蚕桑基地提质等7大领域部署32条举措。自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涉农资金10.23亿元,累计投放“茧丝贷”22.39亿元。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丝绸产品需求日益增长。这为茧丝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行业产品供给体系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国内丝绸企业加大内销市场开拓力度,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品牌知名度。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茧丝绸作为高附加值产业,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3、社会环境
在社会层面,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增强,茧丝绸产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同时,随着健康意识和环保理念的普及,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天然、绿色属性,而茧丝绸作为天然纤维,具有透气、轻柔、舒适等优点,恰好契合了这一消费趋势。此外,蚕桑养殖作为一项传统农业活动,在一些地区对于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4、技术环境
科技的进步为茧丝绸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桑蚕养殖环节,蚕桑新品种选育、家蚕品种结构优化、蚕桑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在丝绸加工环节,智能化织造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和高效化,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生物技术和纺织工艺的进步,不仅改进了茧丝绸的色泽和质感,还在材料的环保性和经济性方面进行了创新。新型茧丝绸产品不断涌现,如具有抗菌、防螨功能的健康丝绸,适用于不同季节和场景的功能性丝绸等,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展了应用领域。
茧丝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
1、市场需求格局
近年来,中国茧丝绸市场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国内市场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丝绸服装、家纺、饰品等高端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中,以蚕丝被、真丝服饰为代表的丝绸制品消费逐渐升温,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者对丝绸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使用功能,更注重其文化内涵、健康属性和个性化设计。国际市场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出口国,丝绸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尽管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但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熟的生产工艺和优质的产品质量,中国茧丝绸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2、产业链发展状况
茧丝绸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蚕桑养殖到下游丝绸制品销售的完整环节。上游蚕桑养殖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支持,形成了规模化的养殖基地。中游缫丝、织造、印染环节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一些企业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下游丝绸制品生产与销售环节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服装、家纺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新兴品牌和设计师品牌进入市场,推动了产品的创新和个性化发展。在销售渠道方面,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崛起,为丝绸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行业竞争态势
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出多层面、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从企业规模来看,既有大型综合性企业,也有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生产单位,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大型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和规模效应,在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型企业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分化趋势日益明显,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同时,行业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文化内涵,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茧丝绸行业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贸易摩擦等。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茧丝绸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未来,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挖掘消费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茧丝绸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想要了解更多茧丝绸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