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悄悄打理1000亿

小微 小微
70060
2024月02月23日

(原标题:段永平,悄悄打理1000亿)

段永平,悄悄打理1000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段永平又出现了。

段永平,悄悄打理1000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起因于美国SEC披露的一份文件,一家名叫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的投资机构(简称:H&H)浮出水面相比上一季度,H&H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持了阿里巴巴,减持了苹果、伯克希尔等。该机构最新资产规模达到144.57亿美元(约1000亿元人民币)。

抽丝剥茧,H&H背后实控人YONG DUAN,即段永平。

通过比对H&H持仓记录,再结合段永平以ID“大道无形我有型”在投资社区中的种种分享,这一结论得到进一步印证。不过,H&H应该不是段永平控制的唯一投资账户,但却可能是唯一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其投资足迹的账户。

江湖总流传着段永平的传说,这一次终于可以一窥他的足迹。我们也由此得知,这位40岁退休、转战投资的神秘男人,现在手中至少管理着1000亿元人民币。

段永平美股最新持仓

执掌至少1000亿

先来扒一扒H&H。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H&H 成立于2017年,2018年4月18日注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主要为高净值个人、离岸个人投资账户(PIC账户)、离岸池投资账户、捐赠顾问基金(DAF)账户等公司帐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不过,H&H的服务范围通常仅限于股票、期权和非美国证券,运作方式为:根据每个客户的个人目标、时间范围和风险承受能力提供持续的投资组合管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策略、资产配置、风险承受能力、个人投资政策、资产选择、定期组合监控等,盈利模式则也是常见的管理费,并在达到一定增值的情况下,从100万美元或净资产21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那里分取Carry。

从H&H提交至SEC的文件来看,机构目前有两名主要员工Yong Duan和Eric Hu,可以看出是两个华人名字。其中,Yong Duan是H&H的实际控制人,持股超75%;Eric Hu则是机构的首席合规官。

SEC另有一份文件中有信息提到,Yong Duan和Eric Hu还管理着一家名叫H&H Evergreen Foundation的基金。追溯这只基金早年前的一张表格,赫然出现YongPing Duan,为该基金的董事。

交叉验证可以推断,Yong Duan与YongPing Duan系同一人。换言之,H&H的掌控人就是段永平。

具体来看H&H的持仓。今年2月14日,段永平管理的H&H向SEC提交了截止2023年12月31日的最新13F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H&H资产管理规模达144.57亿美元(约1000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底的108.35亿美元,一年涨了36.22亿美元(约人民币260亿元)

目前,H&H持有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持仓为115亿美元的苹果、17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7.57亿美元的谷歌、3.84亿美元的阿里巴巴,此外还持有迪士尼、西方石油、Moderna、欢聚时代和美国银行。

苹果是段永平一直看好的公司,他的个人雪球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中有大部分是在谈论苹果公司,甚至常常用卖Call(call option,看涨期权)和卖Put(put option,看跌期权)赚来的钱买苹果,或减持其它公司转买苹果的股票。

这一次最新披露的备案文件显示,H&H持仓苹果11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80%,持股数近6000万股,是绝对的重仓。不过相比报告期的上一季度,H&H还是对苹果进行了近130万股的减持。

但段永平对苹果的支持,依然不减。去年12月,他在“大道无形我有型”中透露了对苹果的进一步加持:

“我今天(2023年12月16日)其实已经买了10万股苹果,价格是176美元多一点,钱已经付了,但要一年后交货(就是按现价买了苹果,同时卖了一个一年后到期的200的call,收了21块钱。最高收益是每股赚25美元。今天我有很多option到期,我把赚到的钱的一部分买了苹果。”

与此同时,H&H第四季度还减持了伯克希尔、迪士尼和欢聚时代,新买入西方石油,增持阿里巴巴、Moderna和美国银行。

清仓拼多多,加仓阿里

令人意外的,是段永平在阿里、拼多多两家公司上的动作。

这里有个大背景2023年11月29日,伴随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公布,拼多多当日开盘涨超4%,市值飙至1924亿美元,超越阿里巴巴,一度跃升为美股市值最大的中概股,缔造了电商时代历史性一幕。

不过这一次,H&H却清仓了拼多多的股票,仓中的15万股一售而空。

要知道,段永平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渊源颇深。为浙江大学的师兄弟,黄峥的成长路上无论是毕业后进入Google,还是后续的游戏和电商创业,段永平都给予了不少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倾囊相助直接出资。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当年段永平斥资62万美元买下与股神巴菲特共进晚餐的机会。这次晚餐,段永平只带了当时才刚毕业进入谷歌工作的小员工黄峥。

亦师亦友,二人成就了创投圈一段佳话。之后拼多多创业时期,段永平也毫不犹豫发声挺他:“投黄峥是因为个人原因,他是我朋友,我了解他、相信他。黄峥是我知道的少见的很有悟性的人,他关注事物本质。”

黄峥也曾在此前的采访中无意提到,“在我的天使投资人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地在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把事情做正确。”段永平的人生哲学本分与平常心,更是影响他至深。

去年,当拼多多超越阿里,段永平也难得感慨,他在雪球个人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中回复网友评论表示:“我搞不懂拼多多,可能有点像巴菲特搞不懂微软一样。”

虽然H&H第四季度清仓了拼多多,但这只是段永平持有的账户之一。他曾在去年回复网友表示:“其实我管的账号里有一个账号里拼多多是第二大持股。”

段永平转身又买了阿里。从H&H提交的文件上来看,相比上一季度,H&H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阿里巴巴超190万股,至此持有近450万股阿里股票。现在,阿里巴巴是H&H的第四大持仓,占该机构持仓比例的2.66%,投资价值达3.8亿美元。

其实早在2018年和2019年,段永平就曾回复投资者网友时表示“在阿里巴巴上市那天就买了它的股票”,之后也常常讨论和分析阿里巴巴这家公司。2023年4月,他在雪球账号上更新说“开始思考阿里,先卖点put(put option,看跌期权)再说”。

看跌期权是指,买方有权在未来以约定价格卖出,而卖方有义务按照约定价格买入。一些美股投资者会卖出他们想拥有股票的看跌期权,即认为这些股票目前被低估了。

随后他自己在这篇推文下补充,“我不是太了解电商(包括拼多多),但我喜欢马云身上的很多东西。过去我觉得马云很了不起,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和股价无关。我眼里那个马云就是那个骑着自行车随时准备逃跑但依然壮着胆子对着那几个偷井盖的大汉大吼一句的汉子。”

去年12月5日,段永平晒出卖出阿里巴巴put的图,配文:“计划再卖些(阿里)put,支持一下。加上利息最好大概有年化18%的收益,最差当然就是亏了”,并回复网友说:“我只是象征性支持,新东方当时也是象征性支持的。阿里要想再现辉煌不容易,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不确定性很大,但机会可能还在。”

“拿着现金最容易犯错误”

放下功与名,段永平早早隐退江湖闷声做起了投资,一派“富贵闲人”模样。

他投资生涯的第一铲黄金则来自网易,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当年对股价跌破1美元的网易雪中送炭2002年4月,段永平夫妇在公开市场以200万美元买入152万股网易股票,占网易总股本5.05%。后来这笔钱一年多就涨到了1亿多美元,段永平回报丰厚。

十几年后,段永平收获一大批拥趸。在那里,大家叫他“大道”,他也总能耐心且接地气地回答有关于投资的问题,其中强调最多的一句话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

段永平只看自己看得懂的生意,也勇于承认自己懂得不比别人多,这反而让他把做投资这件事变得简单一些,其最大特点是不太在意“择时”,但非常在意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

实操下来就三点标准: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即对的商业模式、对的企业文化、合理的价格。

从事投资二十多年来,段永平做投资是绝对的集中,持仓的公司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如这一次H&H披露的文件也可以看出他的风格:自2018年第一次披露持仓以来,H&H累计持有过25家公司,而目前只剩下9家。

“我管的投资,美股主要在苹果,A股主要在茅台,港股主要是腾讯。用来卖put的部分是很小的娱乐部分。”段永平透露他在三大市场的主要持仓。

他将自己定义为“满仓主义者”,自打2001年退休开始做投资之后,基本就没空仓过。在他看来,要投资的钱都放在投资上,手里不专门留准备用作投资的现金,因为现金长期来说是会输给通胀的。

拿着现金最容易犯错误这句话来自巴菲特,意思是,不能因为商业模式好的公司价格变得不便宜,而选择了商业模式没那么好,但价格便宜的公司。段永平也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但他也提醒,“满仓主义”也不意味着一定要满仓,在没有合适投资标的(包括价格过高)时,即标的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达不到目前市值的水平,是可以拿着现金的。

胸无大志想起当年宣布退休时,段永平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归隐之心,如今投资做得风生水起,收获了一大批追随者,大家学习他的买股理念与人生哲学,也有部分人在跟风他的投资动作。

江湖中都是段永平的传说,他却世间名利不过一阵风,淡然道:“投资经常是件很无聊的事情,不折腾不好玩,折腾会经常更不好玩。”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净投放10亿元!央行最新操作!

净投放10亿元!央行最新操作!

小微 小微
79961
2024-02-18
(原标题:净投放10亿元!央行最新操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8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开展10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与MLF中标利率分别维持1.8%、2.5%不变。由于2月有4990亿元MLF到期量,央行实现MLF净投放10亿元,为超额平价续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MLF利率是央行中期政策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共同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体系。虽然MLF利率“按兵不动”,意味着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定价基础未变,但部分专家观点认为,央行在2月初开展的降准和“定向降息”操作有望带动LPR报价单独下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续超额续作,2月MLF净投放10亿元 2月18日,央行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当月MLF净投放量为10亿元,MLF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实现超额平价续作。 中期借贷便利等流动性投放工具可以为社会融资总量及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在过去一年里,央行每月均到期超额续作MLF,促进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2024年前2个月,央行继续超额续作MLF,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24年一季度已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MLF超额续作有助于增加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支持信贷增长以及政府、企业债券发行,同时也能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地方债务风险化解。 不过,在月初央行开展降准操作,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后,2月MLF净投放规模仅10亿元。一些观点认为,2月MLF延续超额续作主要是释放积极信号,体现货币政策总量发力。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指出,2月MLF小幅加量可能有防止资金套利和资金空转,促进资金利率波动中枢稳步下移的考虑。 在价格方面,2月MLF利率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当前经济运行延续向好恢复态势,1月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且在央行下调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实现“定向降息”后,市场机构普遍预计下调MLF利率的可能性偏低。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短期内MLF利率调整还受到汇率压力的掣肘。他认为,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与美国财政政策的后续走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短期或维持震荡。 2月LPR报价有望下行 MLF利率是央行中期政策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共同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体系。虽然MLF利率“按兵不动”,意味着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定价基础未变,但部分专家观点认为,央行在2月初开展的降准和“定向降息”操作有望带动LPR报价单独下调。 2023年四季度,国内主要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得到缓解。1月25日,央行把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我们说的LPR下行。” 业内人士指出,2022年以来银行4次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为进一步传导降低企业居民的信贷成本、提升让利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物价水平和价格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距离。即使名义利率持续下降,偏低的物价水平也导致实际利率仍然偏高。人民银行《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广发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林楠对此表示,这可能指在前期降低存款利率与降准节省负债成本的基础上,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将金融机构负债成本的下行传导至实体融资成本。 多位专家均认为,随着央行全面降准和“定向降息”有助于推动LPR下行。为进一步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2月LPR报价下调的概率较大。王青认为,2月的LPR报价有可能单独下调,预计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将分别下调5个基点。 责编:朱雨蒙 校对:廖胜超...
中和农信递表港交所,持续深耕中国农村近30年助力乡村振兴

中和农信递表港交所,持续深耕中国农村近30年助力乡村振兴

小微 小微
73790
2024-02-28
(原标题:中和农信递表港交所,持续深耕中国农村近30年助力乡村振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港交所文件显示,中和农信递表港交所,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为独家保荐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悉,中和农信是中国领先的综合助农服务商,通过提供技术驱动的综合性产品和服务――包括农村普惠信贷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消费品及服务和农村清洁能源服务等,赋能小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主。公司的使命为“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于2022年,按照总贷款余额计,公司在面向中国农村市场的非传统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根据同一资料来源,按照2022年商品交易总额计,公司亦在面向中国农村市场的线上农资和农机具销售商中排名第一。 一直以来,政府明确将“乡村振兴”确立为国家级战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约4.91亿,占全国人口的34.8%。“大国小农”仍然是基本国情,农村经营主体98%为小农户和小微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中和农信针对农村用户群体面临的如缺乏定制化产品及服务以及相关信息渠道等痛点,充分挖掘和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的业务覆盖全国21个省份的近500个县域,扎根超过十万个村庄,辐射近2亿农村人口。截至同日,公司在近500个农村本地服务网点中依靠超过6400名服务团队成员和超过11.8万人的村级合作伙伴直达农村用户。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1年、2022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2.239亿元、24.292亿元,2023年前9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2.3%至22.72亿元;2021年、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5.065亿元、4.726亿元,2023年前9个月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至4.528亿元。...
北上资金2月“转向”净流入607亿 重点加码这些行业

北上资金2月“转向”净流入607亿 重点加码这些行业

小微 小微
62311
2024-03-01
2023年8月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北上资金出现大幅波动。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将时间拉长看,截至2月29日,北上资金自开通以来年度累计净流入规模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目前已超1.8万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上资金本月通过沪股通、深股通分别净流入451.58亿元、155.86亿元,合计净流入607.44亿元,创近13个月新高,逆转了此前连续6个月的净流出趋势,开启了“报复性”加仓模式。 国防军工与银行 持股数增幅居前 数据宝统计,分板块来看,截至2月28日,沪股通(主板)、沪股通(科创板)、深股通(主板)、深股通(创业板)持股数量环比上个月分别增长4.76%、4.92%、2.66%、1.2%,持股市值分别上涨10.2%、16.42%、11.3%、9.4%。 可以看出,2月北上资金对各大板块持股数量和市值均有不同幅度上升,明显加大了沪市个股的配置。其中,上海港湾获北上资金增持强度(北上资金增持股数占流通股比例)居前,达2.85%,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集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于一体的岩土工程综合服务,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桩基工程等业务。东吴证券1月28日发布评级报告称,首次给予上海港湾“增持”评级。 从行业持股市值来看,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位居前三,持股市值占比分别12.77%、10.1%、8.56%;银行、家用电器、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占比也均超7%。值得一提的是,北上资金对食品饮料行业的持股市值在去年9月末超越电力设备后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 华龙证券表示,春节动销旺季走亲访友等礼赠需求释放,开门红如期兑现。高端白酒和区域酒龙头表现较优,零食和乳品等礼盒产品销售火爆,春节期间餐饮渠道和家庭端消费拉动调味品动销快速增长,凸显消费韧性。伴随政策利好不断推出和预期的修复,食品饮料中长期维度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从行业持股数量变动来看,超七成申万一级行业2月份北上资金持有股份环比增加。在持股数量超10亿股的行业中,国防军工、银行持股数量增幅居前,分别为11.35%、9.63%,加仓较为显著。 国盛证券认为,国防军工行业是5年计划周期性行业,“十四五”行业发展可类比“十三五”,2024年~2025年有望迎来2年加速发展期。 东兴证券表示,展望2024年,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银行业息差收窄压力或逐步缩小。在提振实体经济政策加码之下,预计后续行业规模和息差将从下行通道步入稳态。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下,行业资产质量预计将整体保持稳健,银行业平稳经营可期。 从个股来看,百通能源等16股北上资金增持强度均超2%,其中百通能源、君逸数码、永达股份、威力传动、舜禹股份、赛维时代、德冠新材7股均为近一年内上市的次新股。业内人士分析,在阶段性收紧IPO环境下,新股稀缺性程度增加,次新股投资情绪有望回暖。 连续6个月加仓股 超八成上涨 数据宝统计,截至2月28日,北上资金连续6个月增持股共计24只。 从持股变动比例来看,北上资金对立达信、华昌化工、中孚实业等7股加仓明显,持股变动比例均超300%。其中立达信持股变动比例最高,为3463.15%,持股数量由去年8月31日的28.22万股增加到1005.47万股。浙商证券表示,当前公司照明产品结构以光源为主,看好灯具占比提升+自主品牌发展驱动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上述24股中有21只个股在2月上涨,占比达87.5%,其中新宝股份、双环传动涨幅居前。三峰环境、均瑶健康、韶能股份3股在2月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均瑶健康逆势加仓最为显著,近6个月北上资金持股变动比例分别达343.23%。 北上资金净买入 27只活跃股 从十大活跃股来看,沪股通方面,2月份有27只个股跻身沪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中,其中,贵州茅台、工业富联、药明康德3股2月每个交易日都登上了沪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等14股获北上资金净买入,贵州茅台净买入金额超60亿元,独占鳌头。 深股通方面,2月份有19只个股跻身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其中,五粮液、宁德时代、比亚迪、美的集团4股2月每个交易日都登上了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五粮液、中际旭创、北方华创、宁德时代等13股获北上资金净买入,五粮液净买入金额超16亿元,位居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度增加,ESG投资已成为未来的重要投资趋势,北上资金作为外资的重要代表,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也非常注重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数据宝统计,北上资金2月净买入的27股中,Wind ESG评级处于良好水平(BBB级)及以上水平的公司达24家,占比达88.9%,其余3家为BB级。...
8.23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保障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8.23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保障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小微 小微
66006
2024-03-12
医疗保障是2024年两会的热议话题,而“异地就医结算”,已被连续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的任务要求。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顾过去八年,国家医保局通过试点引路,渐次实现了全国住院费用、普通门诊费用和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也基本实现县域可及,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由“不可能”变为“可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国家医保局统计,2023年,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突破50万家,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到1.3亿人次,为群众减少垫付1536.7亿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8.4%、238.7%、89.9%。2023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预计超过70%,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量化指标任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统筹地区全覆盖后,再稳步扩定点医院 异地就医,是指参保人员在参保统筹区外的异地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诊疗及购药行为,包括跨省异地就医和省内异地就医。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使得居民在参保地以外地区就医时,只需按规定支付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医保范围内费用可直接报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异地就医标志性的政策是2022年7月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统一了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关政策,特别是统一了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 国家医保局独家回应了21世纪经济报道《通知》出台的背景。现行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政策和流程基本定型,但这些年分散在十几个文件中,且发文单位不统一,需要整合优化,进一步规范统一。同时,结算政策差异大、异地就医备案难、直接结算率不高等问题亟需破解。为了推进政策优化集成、管理规范统一、业务协同联动、服务高效便捷,进一步破解堵点难点问题,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出台了《通知》。 制定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在2016年进入快车道。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此后,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改革全力推进,建制工作和异地就医结算扩面工作逐步开展,当年完成政策、标准、规程出台,系统开发上线。 2017年1月17日,全国首例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在海南实现。当年,连同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全部实现了全国的联网和住院跨省直接结算,实现8000多家医疗机构接入。 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的探索则始于2018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是年,医保局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服务范围。9月起,长三角地区率先开展门诊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2019年,京津冀地区和西南片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在国家医保局支持下,相继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新的系统接口跳出了以前住院的逻辑,住院结算时是不传费用明细的,因为门诊每一单数据量比较小,这次试点做到了门诊费用实时传明细。”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20年底,长三角、京津冀、西南片区三个试点区域的平台统一到国家平台,实现了数据的汇聚、流程的统一。也是在这一年,开启全国统一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2021年底,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和异地就医备案线上服务统筹地区全覆盖。2022年,所有省份启动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并迅速实现了所有统筹地区的全覆盖。 “先统筹地区全覆盖,医保端保障参保人出去,只要有联网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可以结算。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之后,第二年就会去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这个服务端,做到每个县都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结算。”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本上这几年的工作就是以钉钉子的精神,一年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进的。” 异地就医备案是医保服务的重要一环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采取备案制管理,主要是为了引导参保群众合理有序就医,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落实国家分级诊疗要求。同时,通过备案制管理可以提前解决群众异地就医过程中所用证件、网络等方面的潜在问题,消除群众异地就医时可能出现的障碍。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多家机构携手研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

多家机构携手研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

小微 小微
66153
2024-03-13
(原标题:多家机构携手研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倒计时,相关企业的ESG表现也将成为热门关注点。 3月13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开题会在中国国新举行。这是一项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指导,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多家头部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参与的年度课题。 会上,多位与会代表谈到,开展ESG评价体系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国资央企走出去的话语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部分机构课题代表认为,如果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形成一套科学评价体系,有望为监管部门开展相关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 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按照要求,2024年,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实现ESG专项报告披露的全覆盖。分析认为,随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逐步推进,当前已经具备条件开展体系化的评价研究。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指导,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节能皓信(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参与。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玉立指出,开展ESG评价研究有利于积极推动国资央企ESG体系建设,引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披露ESG信息,提高ESG专业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为全面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抓手,为深化ESG投资实践、构建资本市场ESG生态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徐杰介绍,课题研究过程将采取“机构+专家”方式,齐头并进,有效支撑课题理论和应用等多个方向研究标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与ESG相关的团体标准超过200个,呈现“山头林立”的特点。而评价结果的应用始终是该项工作的痛点和难点。记者获悉,此次研究课题将评价结果应用场景及应用方式研究作为子课题之一。 作为这一子课题的牵头单位,嘉实基金ESG投研负责人韩晓燕表示,从监管视角看,如果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形成一套科学评价体系,有望为监管部门开展相关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评价体系的设定和发布也将有利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ESG治理水平,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立足金融机构视角,评价体系的搭建还有利于辅助资管机构制定投资策略,并形成指数化产品等。 作为评价结果应用场景及应用方式研究子课题的参与方代表,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ESG研究院院长罗晓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权威的ESG评价结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为其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投资参考。对企业来说,ESG评价结果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校对:高源...
【ETF观察】3月14日股票ETF净流出108.79亿元

【ETF观察】3月14日股票ETF净流出108.79亿元

小微 小微
62000
2024-03-15
证券之星消息,3月14日,上证指数报收3038.23,下跌0.18%;深圳成指报收9555.42,下跌0.52%;行业主题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环保涨幅居前,传媒、电子、国防军工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富国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分别以3.01%、2.94%、2.61%的涨幅居前三。以中证动漫游戏、中证传媒、中证线上消费主题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分别以-3.19%、-3.03%、-2.78%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出108.79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56.0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3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16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159992),份额增加了8.08亿份,净流入额为6.9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有601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份额减少了1.57亿份,净流出额为11.28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