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油”又偷税!有些加油站竟然这样干

小微 小微
62430
2024月03月15日

(原标题:“偷油”又偷税!有些加油站竟然这样干)

“偷油”又偷税!有些加油站竟然这样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视点・聚焦315|“偷油”又偷税 有些加油站竟然这样干!

在加油站加油,加油机每次少加2%,消费者浑然不觉……“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加油站经营人员通过非法安装加油机计控主板,让加油机既可“偷油”又可偷税,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和国家税收权益。

据了解,市场监管部门综合治理加油机“偷油”作弊,2023年查处加油机作弊违法案件829件,涉案金额10.87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2件。

加油机作弊有产业链

在重庆市某区县加油站内,记者随执法人员看到,3台加油机内部各加装了一棕一白2根电线。进入加油站“网络监控系统(模式1)”,点击键盘“Ctrl+Shift+G”后,弹出“设置”界面,通过在此界面设置不同参数,加油机可“偷油”10%甚至20%。

“我们在查处案件时发现,一批流动性很强的‘背包客’(非法技术人员)主动上门,帮加油站非法改装加油机。这些‘背包客’按一把加油枪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价格,将加油枪对应的原计控主板改装为具有‘偷油’功能的作弊主板。”重庆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产品质量支队副支队长黄剑说,这些“背包客”往往选择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老品牌加油机进行技术破解,以向更多加油站推销他们的作弊产品。

重庆市某区县涉案加油站负责人说,2022年4月,在“背包客”推荐下,他花费2万元更换了加油机计控主板配件,通过后台电脑操控,可以一键“偷油”;截至2023年8月案发时,不当获利60余万元。

2023年3月,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线索,浙江省江山市市场监管部门检查一家问题加油站时,发现该加油站5台加油机安装了既可“偷油”又可偷税的作弊计控主板。

“经调查,作弊加油机加油时,可以‘偷油’2%,远超国家计量规定的加油机最大允许误差±3‰的要求;涉案的加油机还隐藏了11.14万升的销售数据,涉嫌偷漏税90余万元。”江山市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说。

加油机原厂计控主板和非原厂主板对比图。(重庆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供图)

加油机“偷油”偷税,离不开一些厂家或技术人员的支持。2023年3月,黑龙江大庆公安机关在联合执法检查中发现,辖区内某加油站移动加油车存在“偷油”功能。经查,涉案作弊移动加油机系南方某公司生产;该公司在生产移动车载加油机过程中,勾连技术人员实现遥控加油机达到“缺斤少两”功能。自2017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向全国多地销售此类作弊加油机4万余台,涉及20余个省份。

案发后,公安部门抓获加油机经销商、加油机使用人员,以及问题加油机生产公司财务、技术、销售等关键环节犯罪嫌疑人26人,成功打掉一家作弊移动加油机生产厂商,扣押作弊移动加油机主板2000余个。

问题加油机一键作弊监管难

根据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油机使用过程中,必须接受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年两次的强制检定。同时,根据国家计量检定相关规程,2006年9月8日以后生产的加油机必须加装防作弊装置(自动锁机功能)。有这些监管措施,加油机为何还能“偷油”?

业内人士表示,问题加油机能顺利“偷油”,有的是物理铅封被人为破坏,市场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有的是部分问题加油机原装软件程序有猫腻,但肉眼难以辨别。加上问题加油机具有一键作弊、一键复位或断电清零功能,执法人员面临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难和固证难困境。

重庆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在重庆某加油站检查加油机主板是否被改动。(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另外,安装了作弊软件的加油机,还可通过清除偏差历史数据方式,实现正常加油,让加油机自锁功能失效。”河南致和司法鉴定中心相关技术负责人说。

一些税务干部表示,加油机通过更换具有税务作弊功能的计控主板,可以实现偷税目的。在浙江省德清县,当地一问题加油站通过更换加油机计控主板,隐藏员工加油卡数据,涉及偷漏税营业额达800余万元。

四川省盐亭县人民检察院去年办理了一起加油机“偷油”漏税案件。相关负责人分析,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分别对加油机计量和税控进行监管,未形成出油总量、加油计量、报税量三方数据监管闭环,导致问题加油机处于监管盲区。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章安邦表示,通过改变加油机信息系统功能“偷油”偷税的,如果达到一定情形,可以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诈骗罪和逃税罪。

加大全链条打击力度 让群众不“油”虑

为让群众不“油”虑,国家税收不流失,2023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方案》,决定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开展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

根据该方案,国家有关部门将聚焦更换计控主板、篡改微处理器代码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加油机监控微处理器等关键零部件监管和加油机型式批准、计量检定、安装、维修等环节监管,斩断加油机作弊黑色产业链;并加强加油机作弊甄别鉴定技术研发应用,从根本上遏制计量作弊、偷逃税等违法行为。

针对问题加油机作弊行为发现难等问题,浙江、重庆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加快建立以电子铅封、远程监控、数据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燃油加油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特别是将加油站储油罐进出油量、加油计量、报税量纳入实时监管和数据共享范畴,通过大数据比对碰撞,让问题加油机无处遁形。

此外,根据计量法实施细则,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和伪造数据,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多位业内人士认为,2000元罚款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建议提高处罚额度。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资金持续流入,这些银行股业绩预增

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资金持续流入,这些银行股业绩预增

小微 小微
68132
2024-02-23
(原标题: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资金持续流入,这些银行股业绩预增)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大银行股继续刷新历史新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3日早盘,银行板块快速拉升,行业指数上涨1.04%位列第二名,多只银行股盘中创新高,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股价创上市以来新高,工商银行创2019年以来新高,交通银行为近16年来新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消息面上,近期多地银行跟进降息。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20日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25个基点至3.95%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银行迅速跟进,同步对房贷利率进行调整。此外,吉林、广西等地银行近日密集发布存款利率调整公告,对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进行下调,下调幅度为10个基点至60个基点不等。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此次降息将提振信贷需求,前期调降存款利率与降准已为银行减轻利润压力,同时降息节点一定程度上维护银行利润,对银行整体影响在预期范围内。预计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接力,大行估值有望向上修复,“高股息低估值”策略将带来较为确定的收益。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从情绪面看,本次降息节奏和对银行息差影响幅度符合预期,但非对称性降息显示监管对稳增长、稳地产重视程度好于预期,因此情绪上有利于银行股估值修复。 8只银行股获得基金扎堆重仓 银行股作为低估值高股息的代表,长期以来获得资金的青睐。根据公募基金披露的2023年四季报数据,8只银行股获得100只以上基金重仓,其中重仓招商银行的基金数目最多,达到423家,其次工商银行、兴业银行重仓基金数分别为250家、221家。 从基金重仓持股数变动来看,工商银行去年四季度获得公募基金显著加仓,最新持股数量合计达到16.53亿股,较三季报增长近50%。个股同时获得北上资金的青睐,节后已连续4个交易日净买入,北上资金最新持股量创历史新高。 除工商银行外,还有多只银行股近期获得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兴业银行持续净流入天数最高,合计达到13天,该股获得公募基金重仓总市值仅次于招商银行排在第二位。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分别获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9天、8天。 10只银行股业绩预增 业绩上来看,目前已有10只银行股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以城商行为主,均为净利润同比增长。从预告增幅来看,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宁波银行预计增幅居前,均在10%以上。 杭州银行业绩快报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3.83亿元,同比增长23.15%,值得注意的是,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预计连续3年实现20%以上增幅。公司各项数据良好,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1.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1%;贷款总额8070.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4%;总负债1.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7%;存款总额1.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3%。 已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股中,齐鲁银行、宁波银行预计净利润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幅。齐鲁银行业绩快报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34亿元,同比增长18.02%,此前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20.52%、18.17%,盈利保持高增速。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校对:祝甜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打破土地资源空间错配 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打破土地资源空间错配 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小微 小微
48979
2024-03-02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打破土地资源空间错配 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土地是财富之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要素愈发成为稀缺资源。一些经济活跃地区建设用地供给受限,制约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土地制度改革应如何推进?改革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要发挥怎样的作用?为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陆铭。陆铭认为,要打破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充分认识到各地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差异,因地制宜配置土地要素。同时,还应加快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的指标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要素在区域间更高效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陆铭 土地要素空间错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社会各界对于适当放开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指标限制的呼声较高。在您看来,我国土地要素配置存在哪些问题? 陆铭:当前,我国土地要素配置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空间错配。若干年来,由于行政力量对于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控制,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经济发展空间比较大的地区相对缺乏建设用地指标,其后果是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住房价格高企,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尤其是居住成本居高不下。反观一些客观条件相对偏弱,人口持续流出的地方,大量建设用地被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保留的大量农业用地很难创造出与地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价值。受限于耕地红线等客观因素制约,这些农业用地无法有效转化为产出效率更高的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土地要素配置的不合理。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国家持续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还有怎样的优化空间? 陆铭:2017年以来,我国在建设用地指标以及补充耕地指标跨地区再配置的探索上取得一定进展,省内流转的相关制度性障碍基本消除。但土地要素跨省(区、市)再配置的适用范围仍然较窄,按照目前的规定,土地要素跨区域再配置主要是从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欠发达地区可将相应指标跨省流转到经济发达、对用地指标需求较多的地区。土地价格由国家根据指标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定价。例如,2018年,上海和云南开展了跨省域的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云南将3万亩建设用地指标以每亩50万元价格调剂给上海,获得150亿元的收入。 随着经济发展,拓宽土地要素跨区域再配置适用范围尤为重要,交易双方不应仅限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而要让土地要素更好地支持优势地区发展。此外,在土地要素定价方面,也可根据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确定,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攻坚土地制度改革“硬骨头”加快指标交易市场建设 证券时报记者: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此时中央提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陆铭:此次中央提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体现了决策层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包括土地要素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更高效率配置,为我国经济发展释放新动能的决心。随着相关工作不断推进,全国不同地区将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土地改革涉及面广、关联因素多,改革推进难度大。如果能在土地改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其他领域来说也是积极的信号,表明市场化改革总体方向是明确的。这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证券时报记者:会议强调,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具体到操作层面,您认为应如何发力? 陆铭:要充分认识到各地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差异,判断不同区域土地要素配置是否合理。可以将当地的土地价格作为参考指标,若某地工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市场拍卖价格非常高,就说明该地存在实际的建设用地需求;如果某地出现大量闲置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住房库存高企,该地土地供应显然过剩。 在市场成为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判定结果来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在人口持续流入、地价高的地方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使建设项目能够更好落地。而在人口持续流出的地区,可将闲置特别严重的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复耕为农业用地,相应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流出到用地需求更高的地区。 在全国范围内,应加快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的指标交易市场建设,为土地要素流转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上海和重庆是两个相对适合的备选城市。对于上海而言,其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有比较发达的市场...
500字!精简版政府工作报告来了

500字!精简版政府工作报告来了

小微 小微
49063
2024-03-05
(原标题:500字!精简版政府工作报告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2023年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今年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今年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3、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4、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6、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7、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9、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0、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校对:杨立林...
别让“尔滨”们变昙花,代表委员呼吁文旅IP繁花常在

别让“尔滨”们变昙花,代表委员呼吁文旅IP繁花常在

小微 小微
81319
2024-03-07
(原标题:别让“尔滨”们变昙花,代表委员呼吁文旅IP繁花常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两会新华鲜报|别让“尔滨”们变昙花,代表委员呼吁文旅IP繁花常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节期间,“尔滨”冰雪旅游站上顶流,拉满了群众对2024年文旅市场的期待。冬去春来,雪融花开的“尔滨”们会否昙花一现?能否让文旅IP繁花常在,成为参加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8天164亿元,‘尔滨’春节旅游市场活力满满,‘尔滨’IP值得更多期待。”3月3日,刚刚抵京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总商会副会长陆晓琳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特意带来的哈尔滨文创冰箱贴。 2月13日,游客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内体验冰雪娱乐项目。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黑龙江代表团一些代表表示,将持续开展夏季避暑旅游、冬季冰雪旅游两个“百日行动”,放大冰雪旅游热度溢出效应,推进四季全域旅游。“我们对东北的文旅产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出席全国两会,更多代表委员在思考: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村超、村BA,再到哈尔滨冰雪火出圈,如何打造文旅“爆款”产品,让“尔滨”们的“流量”变“留量”? 代表委员认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才能涌现出更多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 在融合上发力――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今交融,到内蒙古“十四冬”的文体旅同频共振,再到全国各地争相推出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文旅融合的火花,带来无限灵感。 四川的张建明委员建议,成都在建设公园城市的同时,把更多有历史底蕴的空间场所与文创艺术、消费体验相结合,为游客带来更多精神享受;河北的王春生代表提出,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好,与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等一起,共同构建起环京津旅游风景道体系。 向科技要助力――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激活文旅新业态。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成新湘代表提出关于科技赋能带动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江苏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 用真心换倾心――在冰雪季节这轮旅游热潮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尔滨”引发南北文旅拉歌,各地掏出“家底”喊话游客,主打一个“双向奔赴”。 网民也注意到,“尔滨”背后有着用心用情的筹备。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黑龙江代表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一项内容就是大力推介黑龙江旅游资源,并承诺“为游客打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代表委员表示,如果文旅有味道,它应该是“热辣滚烫”的;“诗和远方”的距离,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委员说,今年上会,将继续关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入境旅游品质提升等国家战略,也会关注游客在入住酒店、民宿等场景中的隐私保护和放心消费等具体问题。 最是一年春好处。各地发出春天的邀约:到江西、新疆看花海,徜徉金色油菜花田,漫步如雪杏花林;去山东、广西听海声,相约赶海、骑行;相约贵州、浙江上春山,览春日江山无限好…… 我们期待,过去的那个冬天有多火热,这个春天就有多和煦,更多“尔滨”如春日繁花绽放,上演四季多彩的故事。...
收评:沪指震荡跌0.41%,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创出年内新高,酿酒、医药等板块强势

收评:沪指震荡跌0.41%,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创出年内新高,酿酒、医药等板块强势

小微 小微
73582
2024-03-12
(原标题:收评:沪指震荡跌0.41%,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创出年内新高,酿酒、医药等板块强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月12日,沪指盘中弱势震荡下探,深成指、创业板指走高,均创出年内新高;两市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万亿元,北向资金尾盘加速进场,全日净买入超40亿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收盘,沪指跌0.41%报3055.94点,深成指涨0.51%报930.54点,创业板指涨0.83%报1906.04点,两市合计成交11454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42.44亿元。 盘面上看,酿酒、地产、医药、汽车等板块涨幅居前,农业、食品饮料、半导体、保险、券商等板块均上扬,飞行汽车、小米汽车、PEEK概念等活跃;煤炭、电力、银行、钢铁、石油等板块走弱。 对于当前市场,国盛证券认为,本轮行情由人工智能带动科技开启轮动反弹,目前有效传导至新能源等低位方向,从技术面看,沪指短期压力位3089点,支撑位3050点,上升趋势已经形成,突破3100点需沪指放量至4500亿元上方,目前市场的增量资金来自于外资的加配及“踏空”资金的加仓,判断主线科技不变,产业升级、国产替代等方向值得重视。 华福证券表示,当前市场处于快速行业轮动期,行情切换较快,不建议追高,可在回调时适当增加仓位。前期大小盘风格的分化已达到极值,目前有所收敛,之前以小盘为主的风格可能将迎来切换。从行情主线来看,预计今年市场将在科技产业主题与高股息红利策略间来回切换,对比红利低波与TMT指数相对万得全A的涨跌情况,可以看出春节假期后,TMT指数相对领先红利低波,而当前红利低波的相对趋势已出现上行,TMT指数的相对趋势则转为下降,未来行情主线可能将迎来切换,TMT行情将出现波动,高股息策略可能将再度占优,前期补涨程度不足的行业有望实现上涨。 校对:刘榕枝...
深夜重磅!首只两千亿级股票ETF正式诞生!又一次见证历史

深夜重磅!首只两千亿级股票ETF正式诞生!又一次见证历史

小微 小微
71888
2024-03-13
股票ETF市场迎来新的里程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超过2002亿元,由此成为我国历史上首只规模站上两千亿元大关的股票ETF产品。 今年以来,国内股票ETF市场诞生多只重磅产品,除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之外,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相继晋升“千亿元级俱乐部”,股票ETF年内吸金接近370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资本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的背景下,被动产品配置价值提升,投资者对ETF的认知也在增加。股票ETF规模迅速增长,意味着被动投资大时代正加速到来。 首只两千亿级股票ETF 正式诞生 2024年注定在国内ETF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不仅是国内股票ETF市场成立的第20个年头,还见证了首只两千亿元级股票ETF的诞生。 上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达到2002.75亿元,突破两千亿元大关。 Wind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立于2012年5月4日,是国内首批跨市场ETF,首募规模达到329.69亿元,一直保持着被动产品首发的历史纪录,之后规模一度有所缩水。直到2014年年末,随着牛市行情启动,该ETF规模迅速突破400亿元,2015年牛市行情顶峰过后突破500亿元,之后规模一直在500亿元附近徘徊。 2022年开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再次驶入规模上升的“快车道”,当年1月末,规模正式站上600亿元整数关,同年年末再上一个台阶,突破700亿元大关。2023年,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更是实现“三连跳”,1月中旬规模超越800亿元,7月末继续飙升突破900亿元,8月7日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国内市场首只千亿级股票ETF,引发市场关注。 今年以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继续突飞猛进,1月22日正式突破1400亿元整数关,并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于3月5日突破1900亿元大关,3月12日正式站上2000亿元之上,创下国内单只股票ETF新纪录。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涨超690亿元,增幅超过50%。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的增长也与沪深300指数自身的吸引力密切相关,目前,在全市场5只规模超千亿元的股票ETF中,有4只就是跟踪沪深300指数。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沪深300指数行业较为均衡,科技创新成长属性持续加强。Wind数据显示,当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TTM为11.60倍,处于历史22.9%分位,估值相对偏低。当前阶段沪深300指数投资性价比较高,具备估值修复潜力,配置价值显著。 股票ETF年内“吸金”近3700亿元 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首只2000亿元股票ETF的出炉,是今年股票ETF强势“吸金”的一个缩影。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11日,全市场844只股票ETF规模达到2.01万亿元,相比2023年底资金净流入接近3700亿元,达到3666.02亿元,显示出股票ETF强悍的“吸金”能力。 股票ETF中“大块头”颇多。除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之外,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规模超过千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规模均超500亿元。 市场人士表示,股票ETF近年来加速扩张,主要是因为近两年市场较为低迷,主动基金挖掘alpha难度不断提高。大家也逐渐认识到,指数基金能够很好地把握各类市场风格、行业主题、细分赛道的平均行情,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布局。 还有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无论是从政策面,还是情绪面,今年市场基本处于历史相对底部,由于ETF较强的工具性,投资者倾向于用ETF在底部进行布局,期待在反弹中赚取收益。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较难找到一条主线能显著超越板块分布相对均衡的宽基指数,另外,板块分布相对均衡的宽基指数风险更为分散,适合投资者进行左侧布局。因此,在底部区域,投资者更愿意配置宽基ETF。 此外,还有投资人士表示,在当前较低的市场估值水平下,投资宽基产品的确定性相对较强。特别是当前在波动市场下,市场对于投资标的的整体思路逐步由锐度转向对胜率的关注。若2024年宏观环境未出现明显变化、行业未出现明显投资主线,宽基产品的资金流入速度或仍将高于行业主题ETF。同时机构配置需求叠加较大的市场容量,未来宽基尤其战略政策相关板块的ETF将显著增长。 激烈竞争之下两极分化严重 用“创新”赢得未来 虽然股票ETF规模节节攀升,千亿级ETF不断涌现,但是行业的另一面是,ETF两极分化严重,大量的ETF产品规模不足1亿元。在“越来越卷”的ET...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