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数字经济浪潮的双重驱动下,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标杆,其购物中心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深刻变革。2025年,杭州购物中心市场呈现“核心商圈高端化、新兴区域差异化、县域市场下沉化”的三维格局,技术赋能、体验经济与绿色转型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变量。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市场格局:核心引领与区域分化并存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杭州购物中心市场已形成“核心商圈集中化、新兴区域差异化”的分层特征。武林商圈、钱江新城、湖滨商圈三大核心区域集聚了恒隆广场、杭州中心、湖滨银泰in77等标杆项目,通过高端品牌矩阵与沉浸式场景构建消费引力极。新兴区域则通过“非标化”策略突围:萧山区光环梦中心以“商业+博物馆”模式打造23万平方米立体空间,涵盖170个珍稀动物标本展览;临平区亲橙park聚焦社区消费,通过“15分钟生活圈”覆盖周边90%以上入住率的小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二)运营模式:轻资产输出与体验经济崛起
头部企业加速轻资产扩张,通过管理输出实现规模跃迁。万达商管“轻资产模式”已覆盖全国120个城市,单项目管理费收入超2000万元;华润万象生活在杭州推出亚奥万象天地、杭州万象城等项目,形成“重奢+社区”双线布局。体验经济成为核心增长极,Z世代消费者占比达65%,推动艺术主题餐厅、沉浸式剧本杀、VR体验馆等新兴业态增速超30%。例如,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城市集市·里弄”主题街区以复刻老上海石库门场景吸引客流,开业首月突破200万人次。
(三)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行业转型
政策层面,杭州推出《杭州市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每年新增200家首店、20个夜间经济集聚区,推动零售物业从传统购物场景转向“体验+社交”复合空间。技术层面,AI与大数据重构购物中心价值链:银泰百货“喵街”APP通过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推荐,线上销售额占比达30%,复购率较线下提升40%;深圳万象天地与故宫文创合作推出主题快闪店,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复刻文物细节,单日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
(一)竞争格局:头部企业主导与新兴势力崛起
头部企业通过“双线布局”巩固优势:华润万象生活聚焦“核心城市+高端定位”,在杭州推出亚奥万象天地、杭州万象城等项目;龙湖集团通过“天街”系列深耕区域市场,下沙欢肆、上城天街等项目以“IP联名+场景创新”吸引年轻客群。新兴势力则通过“非标商业”与“跨界融合”破局:杭州滨湖天地以“盒街同体”设计打造临安首个滨水街区,引入10000+㎡夜经济业态;阿里旗下“盒马X会员店”入驻购物中心,通过“线上订单+线下体验”闭环模式,实现单店年销售额超5亿元。
(二)消费者行为:性价比与体验感的双重诉求
“消费降级”与“需求升级”成为核心矛盾,购物中心需在性价比与体验感间寻找平衡点。杭州嘉里城通过“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展览中心”模式,既引入优衣库、无印良品等高性价比品牌,又策划非遗展览、艺术沙龙等活动,满足理性消费与情感需求双重诉求。夜间经济成为新增长极,2025年第一季度杭州评选出芳塘主理人潮流街区、万象城商业街区等10个夜间消费“名星”店,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
(三)区域市场:县域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县域市场成为行业新蓝海,浙江省发布《加快推进首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鼓励县域引入品牌首店,并提出到2027年新增首店2000家以上、形成50个以上集聚区的发展目标。杭州周边县域如临安、桐庐等地加速布局小型商业综合体,以“在地化”策略匹配本地消费需求。例如,临安区滨湖天地通过“盒街同体”设计,引入70%城市及区域首进品牌,涵盖品质生活、都市风尚、美学先锋等六大主题,成为区域消费新地标。
三、细分产业分析
(一)高端消费:核心商圈的“重奢+轻奢”矩阵
核心商圈通过高端品牌矩阵构建消费壁垒。杭州大厦引入NOBLE PANACEA科技护肤品牌、IN77引进三丽鸥生活方式品牌,形成“重奢+轻奢”的差异化组合。武林商圈出租率达95.2%,首层平均租金1170元/平方米/月领跑全市,成为高端消费的核心承载地。
(二)社区商业:15分钟生活圈的“便民+社交”融合
社区商业通过“便民服务+社交场景”实现精准触达。亲橙park聚焦社区消费,覆盖周边90%以上入住率的小区;龙湖杭州上城天街打造“丰收茶话弄”休闲会客厅,引入精致烘焙、精品咖啡下午茶等业态,成为居民社交新空间。政策层面,《杭州市推进全球数贸港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推动“社区商业+夜经济”模式,将服务半径从3公里缩短至1.5公里,实现单项目年客流量超5000万人次。
(三)绿色商业:低碳转型的技术驱动路径
政策与成本压力倒逼行业低碳转型。2025年新建购物中心100%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存量项目改造投资超2000亿元。杭州世纪中心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实现碳减排量交易,预计年收益达千万元级;台泥科技大厦等产业配套型办公项目崛起,体现绿色建筑与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
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技术融合:元宇宙与AI重构消费场景
元宇宙与AI技术深度渗透购物中心运营。深圳万象天地与故宫文创合作推出主题快闪店,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复刻文物细节;银泰百货“喵街”APP利用AI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线上销售额占比达30%。未来,元宇宙商店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使30%的头部项目在2030年前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闭环。
(二)模式创新:从“空间租赁”到“生态运营”
购物中心从“空间租赁”转向“生态运营”,通过整合资源构建消费闭环。龙湖杭州上城天街以“湖光夏荷”为设计灵感,打造“丰收茶话弄”休闲会客厅与“丰收湖之眼”观景空间;杭州世纪中心商场AURA HZ将商场分为“Eden伊甸园”与“Theater剧院”两大主题空间,融合艺术、社交与生活方式,提供卓越的购物体验。
(三)政策红利:城市更新与县域经济双轮驱动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提出“存量空间革命”,通过老旧楼宇改造提升产业集聚能力;浙江省《加快推进首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鼓励县域引入品牌首店,形成50个以上集聚区。未来,县域购物中心数量增幅预计达120%,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一)聚焦高潜力赛道:高端消费与社区商业
高端消费与社区商业成为核心投资赛道。高端消费领域,核心商圈的“重奢+轻奢”矩阵持续吸引高净值人群;社区商业领域,15分钟生活圈政策推动便民服务与社交场景融合,单项目年客流量超5000万人次。
(二)布局新兴区域:县域市场与TOD综合体
县域市场与TOD综合体成为投资新蓝海。县域市场方面,临安、桐庐等地通过“在地化”策略匹配本地消费需求,滨湖天地等项目成为区域消费新地标;TOD综合体方面,龙湖杭州上城天街、杭州城北招商花园城等项目通过“公共交通+生态公园+市民文化”三核驱动,实现全时段、全品类覆盖。
(三)强化风险管控:同质化竞争与空置率压力
同质化竞争与空置率压力需警惕。2025年上半年杭州优质零售物业出租率降至90.33%,部分项目通过“主题化改造+品牌迭代”提升竞争力。例如,杭州大厦引入“超级猩猩”健身舱与“银发社交咖啡馆”,客单价同比提升22%。未来,精细化运营能力将成为企业分化的关键指标。
如需了解更多杭州购物中心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