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专家:具身智能行业的最大瓶颈是规模化商业落地

(原标题:安永专家:具身智能行业的最大瓶颈是规模化商业落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两年,具身智能赛道群雄逐鹿,在部分领域已走向规模化应用。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身智能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商业化落地的规模化和可持续性。尽管技术已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取得突破,但如何将这些技术高效、低成本地应用于实际场景并实现盈利,仍是关键挑战。
具身智能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感知与决策。“因此,市场需求明确、增长性强及技术适配性强的场景和行业,最能从具身智能技术中获益。”何兆烽表示,例如,建筑与基础设施领域,智能施工机器人等产品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作业风险,并降低施工成本;能源行业的巡检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在危险环境进行作业,保障人员安全。
何兆烽认为,加速具身智能商业化应多措并举,包括:聚焦垂直场景、降低落地难度;与行业龙头建立联合试点或生态伙伴关系;强化供应链与成本管控;采用阶段性融资节奏,匹配商业化里程碑与现金流需求;等等。
安永和复旦大学共同举办的“2025最具潜力企业”评选近日揭晓结果,26家企业荣膺“最具潜力企业奖”,8家企业获颁“最具潜力种子企业奖”。其中,14家企业来自具身智能赛道,成为本次评选的最大亮点,它们主攻家庭服务、教育场景的通用机器人、制造业协作机器人等方向。
对于上述企业,何兆烽谈到,它们拥有全产业链协同、部分关键技术突破等优势,有望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比如深圳具备全球最完善的硬件供应链,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组件可在本地快速匹配,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从核心技术上看,具身智能硬件中,灵巧手、高精度关节等成果涌现;软件方面,多模态感知算法等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IPO热潮涌动,多家明星企业在冲刺IPO前的股改动作频频。
对此,何兆烽表示,股改常是企业走向更高透明度和治理标准的信号,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降低治理风险。具身智能企业仍处于技术验证和应用推广的关键阶段,具备长期增长潜力。因此,一级市场的融资热度预计将一定时间内持续。同时,投资者应关注企业财务健康度、商业化可行性和技术落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