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D轮公司被卖了

小微 小微
80723
2024月03月14日

(原标题:一家D轮公司被卖了)

一家D轮公司被卖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股又一笔并购诞生。

一家D轮公司被卖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起因是一则公告近日,A股上市公司新天药业公告称,将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从董大伦、董竹、海南乾耀等88名汇伦医药股东手中收购85.12%的股权。若交易顺利完成,汇伦医药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被收购方,汇伦医药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从事高品质小分子药物研发企业。天眼查信息显示,2021年,汇伦医药完成了D+轮融资。直至2022年8月拿下最后一轮战略融资时,估值已达到29亿元。IPO筹备两年依然遥遥无期,公司决定卖身。

当IPO充满了不确定性,倒不如主动拥抱并购。汇伦医药的选择算是当下一缕缩影。2024年,当退出成为一级市场最大困难,包括并购在内的任何路都要去试一试,闯一闯。

A股又一笔并购:融资多轮,身后投资人退出了

新天药业并未透露此次并购的具体金额,仅表示此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为8.12元/股。新天药业称,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价格尚待审计、评估完成后才能最终确定。这意味着,虽然身后投资人得以顺利退出,但收益情况尚未明朗。

事实上,这两家公司渊源颇深,甚至可以称为“兄弟公司”。这是因为新天药业和汇伦医药的实控人兼董事长,均是董大伦。

资料显示,董大伦出生于196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毕业来到贵阳生物化学制药厂先后任工程师、厂长。1992年,他在贵阳创立了新天生物(新天药业前身),如今主导产品是以妇科、 泌尿疾病用药为主的坤泰胶囊、宁泌泰胶囊、苦参凝胶、夏枯草口服液等。2017年,董大伦带领新天药业成功登陆深交所。

汇伦医药的创业故事,则始于2004年彼时40岁的董大伦又一次踏上创业之旅,与校友秦继红在上海张江共同创立汇伦医药。

不同于新天药业,汇伦医药瞄准了小分子化学药,覆盖免疫炎症、抗肿瘤、心脑血管、妇科、男科等疾病领域。目前旗下已有注射用西维来司他钠、注射用左亚叶酸等创新药和仿制药共计12个上市产品。

成立以来,汇伦医药进行了多轮融资,而新天药业正是其第二大股东。透过新天药业的公告披露不难发现,2020年是汇伦医药的融资高光时刻,这一年进行了四次超过6亿元融资

2020年1月,新天药业与安徽中安、众泰宏伦、双福酒店合计向汇伦医药增资1.6亿元人民币。这是新天药业第一次参股汇伦医药。彼时,汇伦医药估值为8.5亿元,股东方名单里已有金慧丰投资、明月创投、同人博达等机构。

同年3月,新天药业再次向汇伦医药增资为8000万元人民币。5月,新天药业与贵阳市引导基金、施普兰迪等其他股东方共向汇伦医药增资1.6亿元人民币。10月,新天药业与弘茂互联、朴毅投资共向汇伦医药增资2.5亿元人民币。

融资还在继续。2021年12月,汇伦医药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由康橙投资、万联证券等多家机构联合投资,多位原股东继续加持。

汇伦医药的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2年10月,新天药业与其他股东方合计向其增资1.02亿元人民币。这次增资完成后,新天药业对汇伦医药的累计投资总额为3.2亿元人民币。当时,汇伦医药估值两年翻了三倍多,已达到29亿元,拥有30余个机构股东。

此外,新天药业高管王金华、王光平、王文意、季维嘉、陈珏蓉等均是汇伦医药的个人股东。

事实上,汇伦医药早在2022年8月就启动了IPO辅导,计划登陆科创板。今年1月8日,海通证券仍递交了第四期IPO辅导材料。然而,IPO进程缓慢,汇伦医药最终选择了被新天药业并购。

对于新天药业而言,收购后将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至小分子化学药等前沿医药。正如公告所言,“通过本次交易,形成‘中药-化药’双品类的产业布局,实现产品结构丰富融合、治疗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和未来创新药管线的升级,加速打造领先的综合性医药企业。”

IPO放缓,并购火了

两月前,A股开年最大一笔并购历历在目:迈瑞医疗斥资66.5亿元,实现对科创板上市医疗器械公司惠泰医疗股份24.61%的收购,一举拿下惠泰医疗的控制权。

这一笔罕见“A收A”并购轰动一时,也让惠泰医疗背后的两家知名创投机构:启明创投和刘晓丹执掌的晨壹投资成功退出。

无独有偶,农历春节前,英国头部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宣布,拟以首付款10亿美元、总价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亿)的总价格收购细胞治疗企业亘喜生物。

12亿美元的交易价值,较之亘喜生物此前不足6亿美元的市值,溢价达到了100%。背后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如淡马锡、礼来亚洲基金、通和毓承资本、苏州民营投资集团、五源资本、维梧资本等顺利完成退出。

今年一季度,医药央企巨头并购整合出现热闹一幕:2月6日,中国通用集团拟并购整合重药控股;2月23日,国药集团拟以154.5亿港元总代价私有化中国中药;2月24日,华润双鹤拟以31.15亿元收购华润紫竹100%股权。可见,资金雄厚的头部药企也在择机而动,积极寻求并购机会,发掘新的增长点。

相似一幕也发生在半导体领域。今年1月,模拟芯片龙头思瑞浦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创芯微85.26%股权,收购价格为8.9亿元。

被收购前,创芯微曾拿下深创投、芯动能投资基金、宁波辰图、恒信华业、清控金信资本、盛宇投资、要弘创投、创东方投资、龙岗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融资。而这笔估值约10亿的收购案后,创芯微背后的十多家机构纷纷顺利实现退出。

当IPO退出艰难之际,并购成功让身后投资人得以体面退出,这样案例越来越多。

2024,并购组在招人

2024年,一级市场的焦虑逐渐从募资问题转向了退出问题。

回想2023年底,清科研究中心在对VC/PE机构的调研中得到了一个有些意外的答案:老生常谈的“募资难”关注度下降,VC/PE最关心的问题变成了退出。换言之,一级市场最迫切的挑战,在于退出。

这并不难理解。2024年,行业进入退出周期,尤其以早期政府引导基金普遍7年的存续期来看,最近一两年正面临基金清算潮;与此同时,VC/PE退出的主要渠道IPO屡屡受阻。

并购,无疑是一个新出路。

春节以来,在与投资机构的沟通中收到一个反馈:某深圳人民币基金团队一边优化投资团队,一边在招聘并购组人员。“干完这一单后就要转并购了。”社交媒体上也有投资人透露今年内部的变化。

不过,国内的并购退出之路仍面临着重重阻碍。

一方面,一些并购案例的估值数低于IPO,后期进入的机构可能面临亏损;另一方面,中国创业者对出售公司有一定的心理落差,除了“卖身”说法外,并购所得资金优先分配给老股东,也让企业高管们热情不高。此外,买家较为谨慎、并购基金缺位、投资人持股分散等一系列问题也使得机构并购的推动过程不太容易。

从国内退出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IPO仍然是VC/PE机构的主要退出方式,股权转让次之,占比分别为73.3%和13.3%,并购退出数量持续下降,占比下滑至5.9%。而如今美国并购退出占比已经在80%以上。换言之,中国的并购退出市场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从美国一级市场的经验看,当年也是在经历IPO遇冷后,并购才逐渐成为主流退出方式

此前,“并购女王”刘晓丹多次提到,一级市场底层逻辑的改变,使投资越来越同质化,IPO退出的赚钱效应越来越差。2016年起年均万亿的一级市场投资,完全通过IPO退出是不可能的,并购正成为当下讨论的焦点。

达晨财智总裁肖冰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中国IPO数量创下历史记录,但接下来市场将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大面积破发和发行失败将是其标志性事件。随后,并购重组会成为主要退出渠道。

2024,拭目以待。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关键时刻,两融

关键时刻,两融"失血"趋缓!券商多举措行动

小微 小微
78958
2024-02-09
(原标题:关键时刻,两融"失血"趋缓!券商多举措行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两融风险得到缓解。 近日以来,二级市场情绪有所回温。2月8日A股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万亿元,兔年实现红盘收官。备受关注的两融数据有好转趋势,2月6日、7日融资净卖出额持续缩小。 不到一周内,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跌破又一关口。数据显示,2月7日融资余额下滑至1.39万亿元,跌破1.4万亿,回落至2020年9月底水平。多家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已是近一个月以来的工作常态。 在市场人士看来,“国家队”出手增持,代表着中长期资金对股票市场的呵护态度。在此背景下,“两融”中的融资净卖出规模趋缓,市场担忧两融风险引发的流动性困局得到缓解。 考虑到两融业务维持担保比例在230%以上,距离平仓线130%空间较大,两融整体风险可控。有券商分析师指出,根据过往历史数据来看,较低的维持担保比例一般也伴随着市场底部的出现。 两融“失血”情况趋缓 在融资余额跌破1.4万亿关口之际,新迹象显示,两融“失血”情况趋缓。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月6日融资净卖出规模收窄,当天净卖出151.3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394.41亿元有所好转。2月7日,融资净卖出规模为131.43亿元,进一步缩小。 这与近日以来市场的好转有密切关系。自2月6日以来A股出现大反攻,多个主要指数大幅上涨,沪指在6日、7日、8日分别上涨3.23%、1.44%、1.28%;深证成指依次上涨6.22%、2.93%、1.29%;创业板指同期依次上涨6.71%、2.37%、1.16%。 在市场人士看来,市场大幅升温离不开“国家队”资金的大力支持。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近日表示,中央汇金在市场底部扩大ETF增持范围,代表着国内中长期资金对股票市场的呵护态度,极大程度上缓解因为雪球敲入、两融压力及股权质押风险会引发的市场流动性困局。 有分析师指出,目前两融维持担保比例跌至历史低位,但离券商平仓线130%距离较大,因此两融整体风险可控。同时,随着维持担保比例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或也预示着市场底部已经形成。 据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数据,2024年2月7日的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38.7%,相比2月5日的低点222%已有所上升。 华西证券非银分析师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较低的市场平均担保比例一般都伴随着市场底部的出现。因此,可以将融资融券相关数据作为观测资金情绪的即时指标,预计市场平均担保比例触底前后,有望迎来市场底部。 他分析历史上的数据称,2016年的1月28日市场平均担保比例为225.50%,当日上证指数收盘2655.66点,正是前后3个月的低点。2018年市场平均担保比例在10月18日回落至215.60%,当天上证指数收盘2486.42点,也就是2018年10月的月内极值,随后在2019年1月上证指数触底2464.36点。 2022年4月26日担保比例极值为235.10%,当日上证指数收于2886.43点,即为2022年年内最低点,并于2022年10月以2893.48点构成“双底”形态。 券商多举措缓解市场压力 多家券商分支机构人士反映,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已是近一个月以来的工作常态,从反馈态度来看,客户积极响应。 华东一家大型券商财富管理人士表示,真正需要平仓的客户并不多,主要还是追加保证金。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客户触及平仓线后,券商不会立即强平,仍会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同时也为了维护市场稳定。 证监会近日引导证券公司应通过延长追保时间、动态下调平仓线,保持平仓线弹性,以减少强平风险和市场压力。 次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有多家券商紧急制定修改两融业务方案,涉及“最低线”下调等问题。 不过,在这一轮“去杠杆”后,从A股“离场”的两融客数量增加。根据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有两融负债的投资者数量共有153.78万名,相比2023年12月28日的159.02万名而言,减少了5万多人。 融资余额跌破1.4万亿 此前,由于前期二级市场震荡下行,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快速下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继1月31日沪深融资余额跌破1.5万亿的五个交易日后,2月7日融资余额跌至1.39万亿。也就是说,自1月31日至2月7日期间,融资余额下降规模达到1082.84亿元。 在此期间,有两个工作日均出现大额融资净卖出。其中,2月5日融资净卖出额达394.41亿元,创下2016年以来最大单日下降值。就在前一交易日,融资净卖出也有290.99亿元。 今年开年,A股开市延续震荡表现,市场环境较为低迷。其中沪指1月跌6.27%,为2022年4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创业板指1月跌16.81%,为2016年1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在此背景下,两融持续“缩水”。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1月至今...
春节,中国资产大涨!今日,A股归来!

春节,中国资产大涨!今日,A股归来!

小微 小微
70983
2024-02-19
A股开市在即,市场充满期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目前来看,多方面因素利好A股。在春节假期期间,全球市场主要股指多数上涨,日经225指数累计涨逾4%。中国资产大涨,春节假期期间恒生指数涨近3%,恒生科技指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逾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央行在2月18日开展10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 券商研报称,节前反弹情绪浓烈,展望后市,节后市场有望延续反弹。 中国资产大涨 春节长假期间,中国资产大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5.7%。 热门中概股中,阿里巴巴涨逾4%,拼多多涨逾6%,网易涨近3%,京东涨近10%,百度、理想汽车涨近4%,蔚来涨逾5%,小鹏汽车涨逾13%,华住涨逾15%。 港股市场中,春节长假期间恒生指数上涨2.91%,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3.71%,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50%。行业板块方面,恒生24个二级行业大多数收涨,其中媒体、消费者服务、耐用消费品与服装领涨,分别上涨9.90%、8.50%、5.90%;仅有公用事业、电信服务、运输行业下跌,分别下跌0.40%、1.20%、1.50%。腾讯控股、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股份、阿里巴巴-SW、农业银行等港股市值居前的股票悉数上涨。 此外,春节长假期间,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也表现强势。2月16日富时中国A50期货大涨1.35%,并创出两个多月新高。 历史数据显示,虽然节后首日并不存在“开门红”定律,但近三年上证指数节后首日均为收涨。其中,有11个年份节后首日上涨,另外9个年份首日收跌,上涨概率55%。最近三年(2021年—2023年)节后首日均出现“开门红”行情。 从节后三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近10年有7年出现了收涨,其中5年涨幅可观。2022年、2019年、2018年、2016年、2014年上证指数均出现了超3%的涨幅,而唯一出现较大跌幅的2020年,则是因为当年春节期间出现“黑天鹅”,对市场情绪造成了负面影响。 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上涨 在A股休市的春节长假期间(2月9日到16日),全球大类资产走势有所分化,主要股指多数收涨。 欧洲主要股指中,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1.53%,法国CAC40指数上涨1.34%,德国DAX指数上涨0.91%。美股三大指数分化,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0.25%、0.11%,标普500指数上涨0.15%。亚太市场中,日经225指数上涨4.41%,恒生指数上涨2.91%,韩国综合指数上涨1.09%。 美股大型科技股中,英伟达、Meta、特斯拉分别累计上涨4.27%、0.71%、5.48%。英伟达市值接连超越亚马逊、谷歌,成为美股市值排名第三的股票,仅次于微软、苹果。 多重基本面利好发布 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活动,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和假日市场工作,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据初步统计,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活动、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票房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80.09%;观演人数657.65万人次,同比增长77.71%。受政策、供给、宣传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2月18日,央行网站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10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2.5%。由于本月MLF到期规模为4990亿元,央行续作5000亿元,因此本月MLF操作实为小幅增量平价续作。截至目前,央行已连续15个月增量续作MLF。 金融数据上,1月份社融和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创新高。2月9日,央行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4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061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4万亿元,同比少增91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989亿元,同比多增1120亿元。 政策方面,监管层利好举措频出。据不完全统计,...
两大交易所出手!对宁波灵均采取限制、暂停交易措施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

两大交易所出手!对宁波灵均采取限制、暂停交易措施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

小微 小微
62304
2024-02-20
2月20日盘后,深交所、上交所先后发布消息,对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相关证券账户分别实施限制、暂停交易措施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交所对宁波灵均限制交易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 2月19日,深交所在交易监控中发现,9:30:00至9:30:42,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灵均”)名下多个证券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下单,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期间深证成指快速下挫,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构成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6.2条第六项规定的异常交易行为。今年以来,宁波灵均名下证券账户已多次因异常交易行为被本所采取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但其仍未改正,继续发生异常交易行为。 根据本所《限制交易实施细则》《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本所决定,从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对宁波灵均名下相关证券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限制其在上述期间买卖在本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并启动对宁波灵均公开谴责纪律处分的程序。 深交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坚决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持续加强交易监管,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和“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快速反应、重拳出击。同时,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参与交易,共同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上交所对宁波灵均实施暂停交易措施并启动公开谴责程序 2月19日,上交所在交易监控中发现,9:30:00至9:31:00,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灵均)管理的多个产品大量卖出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期间上证指数短时快速下挫。经查明,宁波灵均上述交易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以下简称《交易规则》)第7.2条第(六)项“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交易指令进行程序化交易,影响本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规定。 根据《交易规则》第7.8条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从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对宁波灵均管理的相关产品连续实施暂停投资者账户交易的监管措施,即暂停相关产品账户在上述期间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交易,同时启动对宁波灵均予以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程序。 上交所将按照中国证监会部署要求,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严管影响市场平稳运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交易,共同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证券之星IPO周报:下周2只新股申购(名单)

证券之星IPO周报:下周2只新股申购(名单)

小微 小微
64735
2024-03-01
一、本周IPO回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本周申报 本周,A股依然保持“零申报”,沪深京三市均无新增申报上市的公司。不过,北交所方面有5家公司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 其中,浙江丰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丰岛食品”)2月27日回复了第三轮审核问询函,对于北交所关注的“进一步说明发展空间”问题,丰岛食品称:从行业集中度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罐头行业取得了快速增长,但罐头企业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普遍不高。虽然水果罐头内销市场存在规模较大的竞争企业,如欢乐家、林家铺子等,但都尚未达到垄断地位,公司具备从细分品类、细分人群入手破圈的机会和能力。在未来发展中,公司将通过差异化市场战略进一步占据市场地位。 主营业务方面,丰岛食品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果蔬罐头为主,主要产品有桔子、黄桃、什锦、红西柚等罐头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国内客户包括山姆会员店、世纪联华、大润发、零食很忙等国内知名零售连锁企业。 募集资金方面,丰岛食品此次拟募资2.02亿元,分别用于湖北丰岛年产3万吨食品罐头扩建项目(1.29亿元)、浙江丰岛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385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3505万元)。 2.本周上市 回顾本周新股市场,本周上市的2只新股取得了较好表现。 从首日表现看,肯特股份实现了翻倍上涨,首日盘中大涨352.91%,中一签新股最多浮盈超过3万元,达到34285元;收盘涨幅收窄,但也有258.62%。龙旗科技首日盘中也一度翻倍,涨幅超过110%,收盘涨幅99.69%,“四舍五入”也算是一只翻倍股。 从周内表现看,新股市场近期还是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周三登录创业板的肯特股份“上市即巅峰”,周四盘中大幅下挫,周五继续阴跌,截至3月1日收盘,肯特股份最新报价60.48元/股,虽然相比发行价19.43元/股仍有211%的涨幅,但相比首日收盘价已经回撤了47个百分点。 二、下周IPO预览 1.下周新股申购一览 下周,新股市场有所回暖。根据初步安排,下周一暂定有2只新股申购,科创板、创业板各1只。(此外,由于北交所新股申购信息为提前一个交易日披露,因此,下周可申购的新股数量或会略有变化。) 从主营业务看,美新科技主要从事塑木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户外地板、墙板、组合地板等新型环保塑木型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院落阳台、公用建筑设施、园林景观建设等户外环境。公司产品主要在境外销售,市场覆盖全球各大洲超过5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自主品牌“NewTechWood”已成为业内著名品牌。报告期内公司以自主品牌销售为主,自主品牌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逐年提升,最近一期占比接近80%,部分客户采用ODM模式进行销售。 中创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基础软件中间件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向党政、军工、金融、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提供中间件软件销售、中间件定制化开发和中间件运维服务。目前,公司已取得141项发明专利及191项软件著作权,产品服务于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广发银行、南方电网等知名客户。 2.下周上会新股一览 下周,A股暂定无新股上会。...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打破土地资源空间错配 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打破土地资源空间错配 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小微 小微
48979
2024-03-02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打破土地资源空间错配 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土地是财富之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要素愈发成为稀缺资源。一些经济活跃地区建设用地供给受限,制约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土地制度改革应如何推进?改革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要发挥怎样的作用?为此,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陆铭。陆铭认为,要打破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充分认识到各地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差异,因地制宜配置土地要素。同时,还应加快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的指标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要素在区域间更高效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陆铭 土地要素空间错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社会各界对于适当放开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指标限制的呼声较高。在您看来,我国土地要素配置存在哪些问题? 陆铭:当前,我国土地要素配置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空间错配。若干年来,由于行政力量对于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控制,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经济发展空间比较大的地区相对缺乏建设用地指标,其后果是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住房价格高企,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尤其是居住成本居高不下。反观一些客观条件相对偏弱,人口持续流出的地方,大量建设用地被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保留的大量农业用地很难创造出与地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价值。受限于耕地红线等客观因素制约,这些农业用地无法有效转化为产出效率更高的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土地要素配置的不合理。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国家持续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还有怎样的优化空间? 陆铭:2017年以来,我国在建设用地指标以及补充耕地指标跨地区再配置的探索上取得一定进展,省内流转的相关制度性障碍基本消除。但土地要素跨省(区、市)再配置的适用范围仍然较窄,按照目前的规定,土地要素跨区域再配置主要是从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角度出发,欠发达地区可将相应指标跨省流转到经济发达、对用地指标需求较多的地区。土地价格由国家根据指标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定价。例如,2018年,上海和云南开展了跨省域的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云南将3万亩建设用地指标以每亩50万元价格调剂给上海,获得150亿元的收入。 随着经济发展,拓宽土地要素跨区域再配置适用范围尤为重要,交易双方不应仅限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而要让土地要素更好地支持优势地区发展。此外,在土地要素定价方面,也可根据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确定,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攻坚土地制度改革“硬骨头”加快指标交易市场建设 证券时报记者: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此时中央提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陆铭:此次中央提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体现了决策层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包括土地要素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更高效率配置,为我国经济发展释放新动能的决心。随着相关工作不断推进,全国不同地区将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土地改革涉及面广、关联因素多,改革推进难度大。如果能在土地改革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其他领域来说也是积极的信号,表明市场化改革总体方向是明确的。这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证券时报记者:会议强调,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具体到操作层面,您认为应如何发力? 陆铭:要充分认识到各地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差异,判断不同区域土地要素配置是否合理。可以将当地的土地价格作为参考指标,若某地工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市场拍卖价格非常高,就说明该地存在实际的建设用地需求;如果某地出现大量闲置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住房库存高企,该地土地供应显然过剩。 在市场成为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判定结果来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在人口持续流入、地价高的地方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使建设项目能够更好落地。而在人口持续流出的地区,可将闲置特别严重的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复耕为农业用地,相应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可以流出到用地需求更高的地区。 在全国范围内,应加快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的指标交易市场建设,为土地要素流转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上海和重庆是两个相对适合的备选城市。对于上海而言,其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有比较发达的市场...
重磅!美联储,最新发布!

重磅!美联储,最新发布!

小微 小微
80993
2024-03-03
(原标题:重磅!美联储,最新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联储重磅报告出炉。 当地时间3月1日周五,美联储公布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称,虽然美国银行业面临的压力已经消退,但金融稳定方面仍存在一些弱点。总体上银行体系是健全、有韧性的,但仍应监测若干风险领域。报告显示,官员们仍高度关注通胀风险,未来数据、前景、风险将引导利率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发布当天,美国银行业再现“黑天鹅”事件。当地时间3月1日美股收盘,纽约社区银行股价暴跌逾25%,并拖累了其他区域银行。对此,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紧急表示,美国财政部和监管机构在继续关注纽约社区银行的事态发展。 另外,一则关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测突然在华尔街刷屏。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私募巨头Apollo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ok发布题为《美联储2024年不会降息》的文章称,美国经济不仅没有放缓,反而在重新加速,通胀开始反弹,这将阻止美联储在2024年降息。Sloks大胆预测称,今年美联储或将按兵不动,将利率继续维持在高位。 美联储最新发布 当地时间3月1日,美联储公布了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报告称,虽然美国银行业面临的压力已经消退,但金融稳定方面仍存在一些弱点。此外,官员们仍然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美联储官员重申致力于让通胀回到2%的目标水平,并表示,制定利率政策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认为,在通胀可持续朝2%发展有更大信心之前,并不急于降息,需要评估经济数据和各种风险因素。 美联储表示,自2023年春季以来,美国银行体系的严重压力已经消退,银行基于监管风险的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并普遍上升,因为银行利润强劲,减少了资本收益分配。总体上银行体系是健全、有韧性的,但仍应监测若干风险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美联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通常包含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前景”的讨论,每半年提交一次。 按照日程,当地时间下周三、下周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赴美国国会参加听证会,并做证词陈述。 届时,鲍威尔很可能会面临美国国会议员们关于美联储紧缩政策立场和对未来政策预期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这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年无疑是一个敏感话题,市场关注度将会非常高。 美联储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随着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有所缓解,通胀持续取得进展,实现美联储就业和通胀目标的风险已趋于更好平衡。但FOMC仍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并敏锐地意识到高通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特别是对那些无力满足更高生活必需品成本的人们来说。 美联储强调,FOMC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在考虑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的任何调整时,将仔细评估最新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平衡。FOMC预计,在对通胀持续向2%迈进更有信心之前,不宜降低目标利率范围。 据美联储最新公布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美联储继续以可预测的方式大幅减持国债和机构证券,自2023年6月中旬以来,美联储已经减少了约6400亿美元的证券持有量,这使得自开始减少资产负债表以来证券持有总额减少了约1.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当准备金余额略高于 FOMC 判断的与充足准备金一致的水平时,FOMC打算放慢并停止减持证券持有量。 美联储下一次议息会议将于当地时间3月19日至20日举行,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基准利率在5.25%—5.5%不变,该利率自去年7月以来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市场预计,首次降息应该会是在今年6月份。 美国白宫回应 在最新发布的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美联储警告称,金融部门杠杆带来的脆弱性依然显著。尽管银行的监管风险基础资本比率保持稳定并普遍上升,对于一些银行来说,相对于监管资本,他们的固定利率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幅度相当大。 实际上,就在报告发布当天,美国银行业再传出“黑天鹅”事件。当地时间3月1日美股收盘,纽约社区银行股价暴跌逾25%,并拖累了其他区域银行。 消息面上,该银行接连披露了首席执行官Thomas Cangemi离职、内部控制薄弱以及第四季度亏损放大至27亿美元等诸多利空消息,引发了市场对美国区域银行危机再度爆发的担忧。具体情况详见券商中国此前报道:《突爆惊雷!狂泻32%,美联储警告!》。 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表示,包括地区性银行在内,银行体系依然稳固,富有韧性,流动性充裕。让-皮埃尔在记者会上说,财政部和监管机构在继续关注纽约社区银行的事态发展。 一则最新预测刷屏 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私募巨头Apollo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ok发布的题为《美联储2024年不会降息》的文章在华尔街刷屏,引发热议。 文章称,美国经济不仅没有放缓,反而在重新加速,通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