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目标对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小微 小微
54630
2025月04月05日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大华股份(002236)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目标对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381114.7,授权日为2025年4月4日。

大华股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目标对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目标对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一组连续帧图片,从一组连续帧图片中抽取第x帧待检测图片,并根据预定的时序信息依赖长度n从一组连续帧图片中抽取第x帧待检测图片的前n帧图片,n为大于1,且小于x的整数,将第x帧待检测图片以及前n帧图片输入目标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目标输出结果,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目标检测的过程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利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目标对象的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的技术效果。

大华股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目标对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以来大华股份新获得专利授权36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7.66%。结合公司2024年年报财务数据,2024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42.13亿元,同比增6.2%。

大华股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目标对象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据来源:天眼查APP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其他相关 RELEVANT MATERIAL
中证协公布!56篇报告入围优秀课题,27家券商报告上榜

中证协公布!56篇报告入围优秀课题,27家券商报告上榜

小微 小微
69194
2024-02-20
(原标题:中证协公布!56篇报告入围优秀课题,27家券商报告上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1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公示了2023年重点课题研究优秀课题报告评选结果,56篇优秀课题报告入围,涉及证券公司27家。 从研究主题来看,2023年中证协重点课题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方向则包括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研究、保荐机构跟投机制完善、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投行业务“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型、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价值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证券投资者保护路径等等。 56篇优秀课题报告入围 中证协2023年组织开展了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共立项180个重点课题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经过3个月研究,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要求,经学术、监管和行业专家独立、客观、公正评审程序,最终由专家评选出56篇优秀课题报告。 上述优秀课题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分别来自30家研究单位,包括了27家证券公司、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其中,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的优秀课题报告达到6篇。证券公司中,优秀课题报告最多的是中泰证券,共有4篇课题报告入列;国元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6家券商分别入列3篇课题报告;西部证券、东北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广发证券、中信建投等各有2篇课题报告入列。 国新证券、湘财证券、华宝证券、东海证券、光大证券、国投证券、财信证券、国信证券、天风证券、万联证券、国金证券、华泰联合、华福证券、世纪证券等14家券商分别获评1篇优秀课题。 作为证券行业研究力量的智慧结晶,“中证协课题研究”品牌影响力逐年增强,已成为证券公司和研究机构体现专业能力、发挥智库智慧、彰显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与窗口,代表行业研究最高水平。 课题关注点契合市场、行业发展现状 优秀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多为公司高管或各部门负责人,其中由董事长级别牵头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湘财证券董事长高振营、国信证券董事长张纳沙、中泰证券董事长王洪、华宝证券董事长刘加海、国新证券董事长张海文等。 从研究内容来看,中证协要求申报题目应聚焦当前资本市场等金融领域的重点、难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和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行业热衷研究的重点话题,如国新证券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视角下的ESG测度研究》、湘财证券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研究》和估值体系相关;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话题上,东北证券的《科创板“硬科技”科创属性画像及科创引导效应研究》、申万宏源的《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研究》、海通证券的《新发展格局下资本市场助力国有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研究》是代表作。 在券商高质量发展方面,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制背景下中介机构证券虚假陈述 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双向互动影响与衔接》、国投证券的《证券公司全业务链协同下的利益冲突 管理研究――以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协同为视角》、中泰证券的《提升运营能力,打造证券公司高质量运营体系研究》、中信证券的《关于证券经营机构跨境展业监管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备受关注。 在风险防范方面,万联证券的《净值化管理背景下资产管理产品估值实务难点及风险防范研究》、银河证券的《证券公司基金托管业务的法律问题、风险及防范研究》、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场外衍生品与场内对冲交易联动关系及风险传导问题研究》等具有代表意义。 优秀课题信息将记入声誉信息库 优秀的重点研究课题有何评价标准?中证协从研究价值、研究深度、原创性及字数等方面,对重点课题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 一是课题研究要突出实践应用价值。重点课题研究应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研究成果要对推动资本市场和证券业发展有借鉴和指导价值。可借鉴境外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点从问题分析、机制设计、运作模式、操作措施、政策建议等层面进行研究。 二是课题报告应撰写规范,研究要有深度。课题报告应概念清楚、语言通顺、内容准确、数据可靠、统计分析结果可信。课题研究应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结构严谨、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分析深入、结论合理。 三是课题研究成果须保证课题的原创性。课题报告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总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20%,且分析和结论部分不允许复制,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和有关行业政策。 四是课题报告字数建议3万―5万字为宜。 中证协表示,优秀课题信息将记入中证协声誉信息库。另根据现...
半数撤档!春节档票房刷新记录背后,电影行业真的可以乐观吗?

半数撤档!春节档票房刷新记录背后,电影行业真的可以乐观吗?

小微 小微
51567
2024-02-21
春节档刚刚落下帷幕,消费者们就已两度见证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是80.16亿的总票房再度刷新中国影史新高,电影行业迎来了龙年开门红;但另一边,春节档八部电影混战走到最后几天却有半数宣布撤档。虽然电影撤档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但像本次这样大规模临时撤档还是影史首次。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撤档原因也很明显:票房过于惨淡,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数据显示,四部撤档电影中票房最高的《我们一起摇太阳》票房也未过亿,《黄貔:天降财神猫》票房更是不足百万;反观《热辣滚烫》在春节档期间狂揽27.24亿票房夺得票房冠军,《飞驰人生2》也揽下24.03亿。 在春节档刷新票房记录的背景下,A股影视传媒板块持续走高,概念股涨停潮不断。但这样的盛况是否能延续?市场对电影行业的预期是否过于乐观了呢? 电影行业的三大认知误区 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的一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对电影产业,多数人却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1,大制作并不等于高票房。电影业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前期的创意和制作投入需求大。虽然一般来说,高成本大制作的作品往往场面更宏大或演员阵容更豪华,能为电影带来大的市场影响力。 但影响力并不会充分转化为票房,近年来大制作票房扑街的电影频出,国内外都有不少例子。比如漫威的《蚁人3》《黑豹》《惊奇队长2》一部比一部票房低;国内《中国乒乓》几度撤档最终票房仅1亿元,远低于官方透露的3.5亿制作成本。 2,高票房并不等于高收入。按照我国的现行规范,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要先拿5%给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再交3.3%的税,剩下的一大半分给院线和影院,片方真正获得的收入可能低于总票房的四成。而像春节档这样的黄金时段,往往有多部电影上映,片方为保证排片量,可能会选择分更多票房给院线,院线从可分账票房中获得的份额甚至可以提高到60%~63%,成为最大赢家。 换而言之,就算票房数字好看,落入片方口袋的钱也不一定多。以中国电影为例,公司在2021年参投出品了《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知名影片,来自电影创作的营业收入达到11.58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20%,但毛利率仅为0.74%。 3,电影公司并不靠拍电影赚钱。比如上海电影,公司2023年上半年来着电影发行的营收仅137.8万元,占总营收比例仅0.37%。来自电影放映及其他业务的收入才是绝对大头,占比高达99.33%;万达电影2023年上半年观影收入营收占比过半,达58.84%;来自商品和餐饮销售的营收占比都有14.31%,而电影及电视剧制作发行业务的营收占比还不到6%。 除了像上海电影和万达电影这样营收依赖线下影院观影的企业,还有更多玩家聚焦于挖掘衍生产品的消费潜力。比如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全球总票房约102亿美元,周边商品销售金额则达到了422亿美元以上。 此外,像迪士尼这样的巨头,甚至将周边扩大升级成了主题公园。乐园不仅能让影迷继续体验电影的梦幻乐趣,也是迪士尼重要的盈利点——从2010到2018年,迪士尼的利润增长超过80亿美元,其中39%来自乐园,占比最高。 分流压力日益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红毯先生》导演宁浩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了短视频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其表示,院线电影正从周末消费转变为节假日消费,所以才会硬着头皮竞争春节档。 但实际上短视频视频平台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不止于此,短视频内容的大量冲击,以及去年爆火的短剧都开始分流。作为文化内容产品,电影的核心在于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当观众在平时已经能获得足够的情绪价值后,去电影院的需求也就自然降低。 此外,短视频对人们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短视频刷多了也使得人们,鲜少有耐心看一部完整的正常的电影,其影响已经在长视频平台上得到印证。不知从何时起,倍速播放、快进已成为大家看电影、电视剧时的常规操作。 另一边,随着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各种传播载体技术的日趋完善,终端设备高清化、大屏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在电影院之外的观影需求。 虽然电影院的观影体验和氛围依旧具备优势,但高昂的电影票单价,叠加性价比消费趋势的形成,也降低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的意向。而正如宁浩提到的,院线电影正从周末消费转变为节假日消费。现在春节档总票房刷新影史记录并不意味着电影行业就全年可期了,在春节狂欢过后,院线电影反而可能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 从数据来看,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同比增长83.5%,复苏势头明显。但相比2019年的642.66亿元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当前市场看到高票房就预期乐观,这多少是有些盲目的。 不难发现电影行业特别是制作环节,其实是典型的高风险产业,并不算好的商业模式。哪怕个别公司参投了热门影片,其业绩受益情...
段永平,悄悄打理1000亿

段永平,悄悄打理1000亿

小微 小微
70061
2024-02-23
(原标题:段永平,悄悄打理1000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段永平又出现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起因于美国SEC披露的一份文件,一家名叫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的投资机构(简称:H&H)浮出水面相比上一季度,H&H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持了阿里巴巴,减持了苹果、伯克希尔等。该机构最新资产规模达到144.57亿美元(约1000亿元人民币)。 抽丝剥茧,H&H背后实控人YONG DUAN,即段永平。 通过比对H&H持仓记录,再结合段永平以ID“大道无形我有型”在投资社区中的种种分享,这一结论得到进一步印证。不过,H&H应该不是段永平控制的唯一投资账户,但却可能是唯一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其投资足迹的账户。 江湖总流传着段永平的传说,这一次终于可以一窥他的足迹。我们也由此得知,这位40岁退休、转战投资的神秘男人,现在手中至少管理着1000亿元人民币。 段永平美股最新持仓 执掌至少1000亿 先来扒一扒H&H。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H&H 成立于2017年,2018年4月18日注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主要为高净值个人、离岸个人投资账户(PIC账户)、离岸池投资账户、捐赠顾问基金(DAF)账户等公司帐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不过,H&H的服务范围通常仅限于股票、期权和非美国证券,运作方式为:根据每个客户的个人目标、时间范围和风险承受能力提供持续的投资组合管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策略、资产配置、风险承受能力、个人投资政策、资产选择、定期组合监控等,盈利模式则也是常见的管理费,并在达到一定增值的情况下,从100万美元或净资产21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那里分取Carry。 从H&H提交至SEC的文件来看,机构目前有两名主要员工Yong Duan和Eric Hu,可以看出是两个华人名字。其中,Yong Duan是H&H的实际控制人,持股超75%;Eric Hu则是机构的首席合规官。 SEC另有一份文件中有信息提到,Yong Duan和Eric Hu还管理着一家名叫H&H Evergreen Foundation的基金。追溯这只基金早年前的一张表格,赫然出现YongPing Duan,为该基金的董事。 交叉验证可以推断,Yong Duan与YongPing Duan系同一人。换言之,H&H的掌控人就是段永平。 具体来看H&H的持仓。今年2月14日,段永平管理的H&H向SEC提交了截止2023年12月31日的最新13F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H&H资产管理规模达144.57亿美元(约1000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底的108.35亿美元,一年涨了36.22亿美元(约人民币260亿元)。 目前,H&H持有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持仓为115亿美元的苹果、17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7.57亿美元的谷歌、3.84亿美元的阿里巴巴,此外还持有迪士尼、西方石油、Moderna、欢聚时代和美国银行。 苹果是段永平一直看好的公司,他的个人雪球账号“大道无形我有型”中有大部分是在谈论苹果公司,甚至常常用卖Call(call option,看涨期权)和卖Put(put option,看跌期权)赚来的钱买苹果,或减持其它公司转买苹果的股票。 这一次最新披露的备案文件显示,H&H持仓苹果115亿美元,占投资组合的80%,持股数近6000万股,是绝对的重仓。不过相比报告期的上一季度,H&H还是对苹果进行了近130万股的减持。 但段永平对苹果的支持,依然不减。去年12月,他在“大道无形我有型”中透露了对苹果的进一步加持: “我今天(2023年12月16日)其实已经买了10万股苹果,价格是176美元多一点,钱已经付了,但要一年后交货(就是按现价买了苹果,同时卖了一个一年后到期的200的call,收了21块钱。最高收益是每股赚25美元。今天我有很多option到期,我把赚到的钱的一部分买了苹果。” 与此同时,H&H第四季度还减持了伯克希尔、迪士尼和欢聚时代,新买入西方石油,增持阿里巴巴、Moderna和美国银行。 清仓拼多多,加仓阿里 令人意外的,是段永平在阿里、拼多多两家公司上的动作。 这里有个大背景2023年11月29日,伴随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公布,拼多多当日开盘涨超4%,市值飙至1924亿美元,超越阿里巴巴,一度跃升为美股市值最大的中概股,缔造了电商时代历史性一幕。 不过这一次,H&H却清仓了拼多多的股票,仓中的1...
证监会连发六罚单 一人因操纵市场被罚没超8000万

证监会连发六罚单 一人因操纵市场被罚没超8000万

小微 小微
49330
2024-02-23
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六份行政处罚书,涉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具体来看,5人因内幕交易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逸石化”)被惩处,其中,陆长水、张维仰被证监会罚没2595万元。6人因操纵市场领了罚单,张顺平因使用证券账户组操纵11只股票被罚最重,证监会责令张顺平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并罚没8340万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主任滕必焱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聚焦信息披露违法等重点案件,重拳惩治违法,坚持“零容忍”打击不动摇,切实让行政执法“长牙带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保持“严”的行政执法主基调,从严追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严格规范精准执法,助力维护公平交易秩序。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起内幕交易案 均涉及恒逸石化 六份罚单中,有三份是内幕交易案,均和恒逸石化相关。 时间回到2017年,当年3月,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逸集团”)设立并购基金通过项目公司收购化纤行业破产企业资产。恒逸石化相继与项目公司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约定由恒逸石化为项目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自协议签订后18个月内,若项目公司具备被上市公司收购条件的,恒逸石化享有优先购买权。 随后,收购一事持续推进,国信证券提出恒逸集团收购项目公司杭州逸�恰⒓涡艘菖�100%股权,再由恒逸石化向恒逸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并陆续组建并购重组项目组进驻现场,开展项目初期尽调工作,形成并汇报可行的项目方案,恒逸集团委托瑞华所、中联资产评估到双兔新材料进行审计、评估工作,并继续对嘉兴逸鹏、太仓逸枫进行审计、评估工作等。 直至2018年4月3日,恒逸石化公告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一般风险提示暨复牌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修订稿)》,公司股票自2018年4月3日开市起复牌。 证监会认定,恒逸石化发行股份购买嘉兴逸鹏100%股权、太仓逸枫100%股权和双兔新材料100%股权并配套募集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属于内幕信息。该内幕信息形成时间不晚于2017年10月上旬(即不晚于2017年10月10日),公开于2018年4月3日。 经证监会调查,黄某辰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资产”)浙江省分公司副总经理,信达资产浙江省分公司和恒逸集团洽谈成立并购基金进行化纤行业上下游产业整合项目由黄某辰牵头。黄某辰等知悉恒逸集团回购太仓逸枫100%股权注入恒逸石化的信息,为内幕信息知情人,知悉时间不晚于2017年11月。内幕信息敏感期内,陈建平与内幕信息知情人黄某辰于2017年12月27日有通话联系。陈建平借款8000万元,控制使用“陈建平”等6个证券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组”)内幕交易恒逸石化,最终不赚反亏,账户组亏损金额为18571725元,证监会决定对陈建平处以60万元的罚款。 另两份罚单中的内幕信息也和通话联系有关。经证监会调查,陆长水与邱某林系亲属关系,陆长水早期曾在恒逸集团工作,陆长水创办的公司办公地点与恒逸石化在同一栋写字楼。内幕信息敏感期内,陆长水与内幕信息知情人邱某林、倪某锋、沈某强均有通话联系。陆长水与邱某林于2017年12月14日、24日有多次通话联系;陆长水与倪某锋于2017年12月8日、10日、21日、28日有多次通话联系;陆长水与沈某强于2017年12月1日、11日、20日有多次通话联系。 陆长水、张维仰系长江商学院CEO班同班同学,交往比较多。2017年底,陆长水、张维仰等人在同学聚会上见面接触,讨论过恒逸石化。证监会认定,陆长水、张维仰共同内幕交易恒逸石化,“张维仰”证券账户由陆长水帮张维仰操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如果赚钱了分一些给陆长水,二人的经济利益相关联。张维仰有时候会通过网站登录进自己的账户去看一下。“张维仰”证券账户于2017年12月19日、12月22日、12月27日、12月28日、12月29日合计买入恒逸石化5050050股,经计算,陆长水、张维仰内幕交易恒逸石化违法所得金额为12975052元。证监会决定没收陆长水、张维仰违法所得12975052元,并对陆长水、张维仰处以12975052元罚款。 而缪玲红与邵林平是夫妻关系,夫妻共同居住生活,系利益共同体。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邵林平与内幕信息知情人戚某尔于2017年12月25日有多次通话联络。邵林平让缪玲红关注、交易恒逸石化。经计算,缪玲红控制使用“缪玲红”“翁某娜”2个证券账户,违法所得金额为279537元。证监会最终决定没收缪玲红、邵林平夫妇违法所得279537元,并对缪玲红、邵林平夫妇处以279537元罚款。 利用账户组操纵11只股票 被罚没超80...
【ETF观察】2月27日股票ETF净流入295.31亿元

【ETF观察】2月27日股票ETF净流入295.31亿元

小微 小微
76508
2024-02-28
证券之星消息,2月27日,上证指数报收3015.48,上涨1.29%;深圳成指报收9269.57,上涨2.24%;行业主题中,通信、计算机、电子涨幅居前,食品饮料领跌。从当日股票型ETF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中证云计算50、中证信息安全主题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涨,其中招商中证云计算ETF、鹏华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广发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ETF分别以8.34%、7.64%、7.16%的涨幅居前三。以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港元、中证浙江凤凰行动50等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基金领跌,其中博时恒生高股息ETF、工银瑞信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博时港股通互联网ETF分别以-1.07%、-0.85%、-0.71%的跌幅居前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日股票型ETF基金合计资金净流入295.31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415.78亿元,5个交易日中出现日合计资金净流入的有4天(ETF资金流向是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减去前一交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的结果,当日ETF资产规模计算值=当日ETF净值 * 当日份额,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当日有695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净流入排首位的是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份额增加了1.24亿份,净流入额为22.03亿元。净流入排行TOP10如下: 当日有72只股票型ETF基金出现资金净流出,其中净流出排首位的是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563300),份额减少了5.0亿份,净流出额为3.22亿元。净流出排行TOP10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精准服务促发展 贵州扎实开展第二轮上市公司走访工作

精准服务促发展 贵州扎实开展第二轮上市公司走访工作

小微 小微
79546
2024-03-08
(原标题:精准服务促发展 贵州扎实开展第二轮上市公司走访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走访上市公司、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贵州省委金融办、贵州证监局及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第二轮上市公司走访工作,携手助力贵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航宇科技、中伟股份、黔源电力等上市公司,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特点、经营状况、治理结构、投资者回报,以及存在的困难和诉求等,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服务与支持。针对企业在股权激励涉税、产业基金审批、重大项目推进、品牌形象维护、信贷融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研组逐一沟通了解,在摸清具体情况的同时,做好政策解答,找准企业自身发力点和政务服务切入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走访工作有成效、出成果。 走访中,航宇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公司利用首发募集资金自主研发建成了国内首条航空环锻全自动控制生产线,完成了“设备+5G+大数据”的智能化制造转型。公司主营业务已全面融入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链,成为GE、赛峰、普惠、罗罗、霍尼韦尔等全球主流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在亚太区的核心供应商。 中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公司积极响应、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并紧紧围绕“发展全球化”的战略路线,有序推进国际化建设布局,至今在印尼已投建四大原料基地,在韩国规划建设5万吨电池级硫酸镍和11万吨前驱体材料产业基地,在摩洛哥建设集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以及废旧电池回收的一体化产业基地。 黔源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充分把握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机遇,在坚持集约化管控模式的同时,主动打破传统的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加大科技创新,以数字化、智能化促进“水电城市化、功能中心化、电厂车间化”的实现。公司电力区域水电智能安全监管平台首次在华电集团水力发电领域得到应用,标志着该人工智能技术在水电行业迈出重要一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调研组组织振华风光、贵州三力、贵州燃气等6家上市公司召开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面了解当前贵州上市公司面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倾听企业对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集中答疑释惑。此次上门走访和座谈调研,对于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坚持“马上就办”给出回应,无法现场解决的,按问题类型分类汇总,制定工作台账,逐项跟踪落实并对账销号。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贵州上市公司质量发生了积极变化,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36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累计值754亿元―768亿元,同比增长12%―15%。在资本运作方面,目前已经有6家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动能”公司登陆了科创板和创业板。2023年以来,振华新材、川恒股份等5家公司通过增发、可转债等再融资工具,夯实了主业。在投资者回报方面,2023年共有23家公司实施现金分红总额613.93亿元,13家公司开展股份回购,3家公司大股东进行增持,积极维护企业价值和股东权益,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使命,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严格落实“严监管、防风险”要求,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规问题;聚焦“促发展、重回报”,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积极维护股东权益,让投资者更有获得感。 贵州省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优等生”,要聚焦主业、专注发展、做优做强,进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集群,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省委金融办作为本轮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省委机关,将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职能优势,为企业提供综合式服务,引导各类金融资源更好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贵州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微观基础。上市公司在提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公司价值和投资者诉求,提升回报投资者意识和自觉性。此次集中走访调研上市公司,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和障碍,建立健全与优质上市公司常态化问题反馈机制,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带动助力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贵州省各市(州)将持续开展贵州上市公司走访工作,切实解决企业难题,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大做强资本市场“贵州板块”,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校对:李凌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