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要任务:《通知》强调,要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三北”工程等重要生态工程建设,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金融服务需求对接。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分布区域,林业面积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每一年都为国家正常的需求提供三分之一以上的木材。东北地区一直对造林更新工程很重视,建立了完整的植树造林体系,一直保持着造林更新工程的全面发展。
图表:中国林业区域全景分布地图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全国4998万公顷宜林地中,立地条件优良的仅占11.15%,主要集中在东南和西南湿润地区;而条件较差的占比高达50.82%,多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
林业规模分析
2024年我国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全国林业总产值达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全国木材产量1.37亿立方米,较2023年增长8%。
图表:2024年中国林业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我国林业总产值已正式迈入“10万亿级”绿色经济体,并继续保持近10%的高速增长。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突破10万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人造板、家具等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约4.5万亿元,占比约44.2%。
图表:2024年我国林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分布图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林业产品规模
2024年我国森林食物产量超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
2019年我国木材产量首次突破1亿立方米;2023年受林改政策阶段性收紧影响出现2%的回调;2024年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扩面带动下,产量反弹至历史新高1.37亿立方米,较2023年增长8%;木材加工产业年产值超过3万亿元。
图表:2018-2024年中国木材产量及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全国碳市场建设顶层设计又迎来重大升级。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5年,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四周年,碳价一度突破100元/吨,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预计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将达到3700家左右,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于今年启动交易,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正式签发。
市场运行现状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完成三个履约周期的配额交易与清缴工作。8月25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显示,开盘价70.20元/吨,最高价70.69元/吨,最低价70.03元/吨,收盘价70.34元/吨,较前一日上涨0.06%。
图表:近一月全国碳市场价格行情走势
数据来源:碳市场网、中研普华
成交规模情况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量1.89亿吨,年成交额181.14亿元,创全国碳市场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3702.74万吨,成交额36.31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52亿吨,成交额144.82亿元。
图表: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类型结构图(按产量)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25年1月1日至8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59665129吨(约5966万吨),成交额4404659467.75元(约44亿元)。
市场发展预测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特征。据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将突破25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4.7万亿元,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量更是突破8000亿元。